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剧作家、美学家莱辛曾把艺术划分为两大类——空间艺术和语言艺术。按他的观点,绘画、雕塑属于空间艺术,适于表现那些在空间中并列的相对静态的物体,表现静态之美。而文学戏剧等则属于语言艺术,适于表现那些在时间中先后承续的具有动态的事物,表现动态的美。动态艺术通过时空的不断转换来进行艺术表现。与之相反,空间艺术的特质就是静态的造型。莱辛认为这两种艺术有着根本性的区别和各自特殊的艺术规律,是不能混淆而论的。而十九世纪的法国雕塑家罗丹则认为莱辛那些艺术观点存在着片面性。罗丹竭力强调文学与绘画是平等的,具有根本的一致性。现在我们普遍认为,戏剧和雕塑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界限。莱辛因为受所处时代的限制,维持着对空间艺术和语言艺术不同的形态认定。英国戏剧理论家林格伦对艺术中的时间运动有过论述:“戏剧制作者有什么东西可以相当于画家的色彩和造型,雕塑家的凝固的硬块,作曲家的音乐以及作家和诗人的字音和韵律呢?无疑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运动。”那又如何理解静态艺术形式中的时空运动感呢?我们在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时空运动,随时可以感觉到时空运动。当我们说看到了运动时,通常是指看到了某一物体位置上的移动。这种位移,不仅包括物体自身的运动,还包括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移动。如我们从电影电视屏幕上看到运动,并不是完全真实的物理移动,这被称为似动生理现象。无论我们看到的运动来自于何处,是否真实在移动,只要我们感觉到了这种运动感或是运动错觉,就是看到了运动。所以严格地说,静态空间艺术真正要展现的,正是一种我们对时空运动的感觉。
这种心联想机制在动态艺术上的反映最为直观。例如从戏剧演出的动态视觉联想来看,主要体现在若干画面场景所传达出来的联想效应,以及观众接受动态图形时心理所反映出来的联想效应,二者是结构与功能性上的统一体。心理联想对于任何艺术创作来讲是至关重要的,它体现了创作者的巧妙构思性和时空延展性。观众由于接受到了融入联想的视觉信息,除了体验到视觉变化中本身具有的特效以外,也会产生对于场景的画面信息进行不同的心理联想效应。这些联想效应不仅是动态场景自身包涵的魅力,更是一种人的经验联想机制。正是借助这种联想机制才能使人对画面视觉信息的内涵进行很好的理解。而我们在欣赏静态的空间艺术时,产生于经验联想机制的暗示信息和促使静态事物产生运动感的倾向性张力的发生,都是再现时空运动感必不可少的手段。假如二者能够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观赏者有自由的联想空间去把握物体的运动状态,就能够最大限度地赋予静态的空间艺术作品具有生命活力的运动感。例如雕塑作品要引发人的心理联想机制,就要在表现运动的物体时,不应该选择某种运动的顶点,而应该选择运动到达顶点之前的一刹那,这一时刻既包含过去也暗示未来。这样观赏者的联想机制就会自然启动,有了自由发挥的余地。他们会有足够的联想空间去把握物体的运动,这样才能充分地起到暗示作用。借助心理联想机制的引发,使观赏者仿佛看到了这一运动在时间与空间上延续的整个过程。显然,绘画、雕塑创作与戏剧、电影不同,不存在具有真正时间性的视觉运动,只能提供一种错觉的再现运动感。好在我们的视觉和感知不会对此深究。当艺术家需要再现运动的物体时,只是需要提供给观赏者一个有充分暗示作用的状态即可。我们在进行作品欣赏时总会不自觉地让自己的思维活动参与进来。由于思维活动的参与,整个欣赏过程就会变成一个动态的,不断试探的过程。有心理联想的审美过程是具有运动性和完整性的,而那一瞬间的静态凝固就是这个完整性中重要的一环。尽管莱辛认为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有着严格的界限和特殊的艺术规律,但他却也承认,一切事物都还是在时空中存在的。因此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并不能绝对划出界限,空间艺术要表现时空运动感的创作方法是有规律可循的,首要就是合理运用好引发时空运动感觉的心理联想机制。
绘画、雕塑的创作之所以能呈现出一种时空运动感,除了引发心理联想机制的创作规律是一种途径,材料本身的直接介入也变得日益重要。罗丹曾经对材料有着经典的描述,他说大理石雕塑近似人的皮肤,“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觉得是温暖的”。当代艺术家借鉴了许多新材料革新技术,它们创造了一种适应直接体现时空运动感的新的审美可能。日本雕塑家松尾光申的作品《时间舱》,制作了一个被三个孔洞穿过的圆形,他很好地利用了不锈钢材料的各种不同的反射性。作品置于自然环境中,表现了过去、现在、将来不同的时间概念。时光交替,春夏秋冬,都一并收集在其不同折射的圆形弧面中。再比如当今的玻璃也完全可以作为一种创作材料来使用了。玻璃材料有其它创作材料所不具备的特质:它存在,也虚无;它坚实,也透明,它在空间和时间中可能是液态或固态的。玻璃材料已成为静态空间艺术创作中表现时空运动感的代表性材料。在莱辛所处的时代中,人们难以想象玻璃也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材料。作为传统静态艺术的玻璃雕塑,其独特之处恰恰是用光影作为抽象力量来创造动态现实。玻璃内部的光影转换是一种跟随物质本身属性,从动态到静态互相转换的运动形式,虽是一种自然属性,但在创作上却能借鉴动态艺术的时空运动感发生效果,提升为一种特有的玻璃造型语言形式,由此而产生在静态艺术上特有的时空运动感的联想。玻璃造就了梦幻般的视觉效果,在制作过程中,玻璃的透明度、可塑性和加工方法的多样性结合,有时更会使一种动态的时空感直接呈现。由于玻璃材料内部的任何时空变化最后都能一目了然,艺术家可以利用控制温度、时间来进行造型创作。玻璃在高温下可以自由流动,所以不同颜色的玻璃混合时会产生丰富的条纹、涡旋或叠加等效果。透明的玻璃在固态时内部可以保持着液态时的视觉效果。而通过融合不同形态、不同大小的碎块玻璃得到的整块融合体作品,其内部也会形成特有的形态与时间记忆。材料艺术的创作从某种角度来看可以作为一种时空运动的再现,但是它的创作目的不仅仅是对运动感的再现。就像动态艺术对时空运动感的本能呈示,只是为了服务于更大的创作表达。那些具有时空运动感的材料艺术作品同时还包含了一种具有倾向性的张力,使得静态艺术形式中的那种不动之动更具有典型的时空运动心理联想机制的发生成因。对于静态空间艺术形式的未来发展,一定在于绘画、雕塑、装置、新媒体平台之间消除任何形式上的区别,并逐步去除与动态空间艺术之间的界限。这样的艺术品已经不是通常的雕塑、绘画、戏剧、电影所能覆盖的涵义了,现在的一些规定性原则也即将发生彻底的颠覆。
本站所有内容版权均属于原作者,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编辑或89937304@,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