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迪士尼的“玲娜贝儿”到“冬奥顶流”冰墩墩,一个个爆红IP在加速助推文旅经济价值转化的同时,也成为各地走向世界舞台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当大熊猫越来越成为深受世界各地民众喜爱的“萌宝宠儿”时,作为大熊猫故乡、一直对大熊猫情有独钟的成都,在大熊猫这块金字招牌背后,还有哪些独特的流量密码?
4月25日,《熊猫》正式对外亮相。这部独立熊猫IP驻场音乐剧作品,也将成为全球唯一熊猫都市乐园——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一系列聚焦熊猫文化IP创新探索的成果之
一,也会成为生动诠释推动成都文商旅城高度融合发展、打造大熊猫国际文旅品牌高质量发展样本的路径选择。
音乐剧《熊猫》将于近期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二期熊猫剧院正式驻场开演。这部由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成都华天文旅以及成都成华蝶舞华天等多方努力共同推出的音乐剧作品,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目前国内熊猫IP艺术作品的空白,也为始终聚力打造熊猫IP的成都市成华区开启“留量”之路。
“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一大目标定位。作为成渝相向发展的桥头堡,坐拥“双枢纽、双门户”以及文化旅游资源和产业基础优势的成华区,将如何发挥优势,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率先取得突破?
立足自身独特的区位与文旅发展优势,成华区瞄准目标,加快打造成渝商旅消费新高地。数据显示,2021年,成华区接待中外游客2348万人次、同比增长27.2%,实现旅游收入329.4亿元、同比增长21.1%,并成功获评天府旅游名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2021文旅高质量发展城市”等称号。
以成华区两张城市名片之一的“大熊猫”为例。作为国内乃至世界著名的大熊猫保护研究机构和极佳旅游目的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无疑是“熊猫之都”面向全球的重要展示窗口和流量担当。
不过,作为年吸引游客达千万人次、全球唯一的熊猫都市乐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也面临游客停留时间不长、高品质消费场景不够丰富等改进空间。
从“流量”到“留量”的转变,不仅事关文旅资源价值的充分转化,也决定着文旅品牌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为此,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正探索一条全新的破题路径。
如何才能留住更多“熊猫粉”?通过学习对标上海迪士尼、广州长隆等度假区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一个关键点在于打造更完善的旅游配套与多元消费体验。
例如,作为都市乐园,度假区与成都市区距离较近,这一方面方便了游客从市区往返的交通出行,但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将游客留下来过夜的难度。
要靠什么样的夜游产品、功能配套来留住游客?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度假区要持续思考的问题,甚至需要精确到每一小时、每个时段去设计规划。
创新场景营造是“留人”的第一步。据介绍,围绕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北湖生态公园两大核心资源,度假区以“熊猫 、国际 、旅游 ”为路径,打造熊猫“强核IP”,发展“熊猫 ”多极化业态,推进旅游度假产品创新和多元消费场景交融互动。
其中一大亮点在于,将传统单一观看熊猫的方式,转变为沉浸式、多维度的可感体验。例如,“两线三片十二景”特色景观塑造,沿蜀龙路、熊猫大道两侧建慢行绿道,植入熊猫文化元素、大运会主题符号、植物花卉等景观,呈现“网红打卡”“微度假公园”“景观花海”等主题场景。
根据规划,度假区还将系统打造“点 线 面”消费场景。通过增加度假区内各景点的公共交通路线,紧密串联熊猫基地、熊猫地球村、超级奥莱、北湖生态公园、沉浸式太空科技体验馆、Discovery探索世界、漫花庄园等旅游点位,打造体验式全域旅游路线。
2022年新年第一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扩建区开门迎客,外形如竹笋的熊猫塔、被三个熊猫馆舍包围的熊猫全景餐厅等地标场景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
数据表现更为直观:今年元旦假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接待游客35346人次、门票收入139.15万元,游客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401.43%,实现新年“开门红”。
不久前,《成都市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正式印发,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城市整体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作为市级产业功能区,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明确作战图:以旅游产业链为工作主线,稳定供应链、配置要素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打造功能复合、产业闭环的熊猫产业生态,高质量建成大熊猫国际文旅品牌核心承载地和世界旅游名城首选目的地。
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度假区在汇聚多方智慧的基础上,绘制出旅游产业链全景图谱,规划构建了熊猫IP全产业链体系。具体而言,就是以大熊猫文化IP为突破口,构建以熊猫文创会展、熊猫国际度假、熊猫国际商务为主导的文旅产业链条,强化熊猫主题酒店、餐饮、购物等旅游功能配套,实现熊猫文旅全链条发展。
以熊猫时空馆项目为例。该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熊猫时空馆以“IP 文化 科技”赋能,创新发展“熊猫文化”体验业态、激活本地游的同时,还将立足“用小切口、做大IP”的思路,推出文创产品、动画电影、线上商城等熊猫时空IP主题系列产业链项目,助力熊猫文化IP打造。
目前度假区已引进包括华人文化Discovery探索世界项目在内的众多重点项目,度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链主企业 领军人才 产业基金 中介机构”模式,度假区将进一步优化产业链布局,促进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功能集聚和后续建设项目的连锁式开发。
根据《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实施建圈强链行动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从建链、固链、延链到强链、活链的全链条招商引智行动将持续铺开。
例如,“固链行动”明确时间表:加快“一中心两馆三场四街区”项目建设,2022年完成熊猫音乐剧场建设,2024年完成生活艺术馆、功夫熊猫剧场、数字文化产业园等,2025年完成天府熊猫演艺中心、环球音乐潮流街区等项目建设。
再比如,在“延链行动”中,创新提出“率先发起成都新消费场景融合发展,加强旅游路线、旅游产品的合作开发,增加熊猫专线班次,串联太古里、猛追湾锦江夜游、熊猫基地、东郊记忆等旅游项目,打造城市精品旅游路线”。
事实上,在成华区提出的“1556”总体发展思路中,“文商兴区”被明确列为五大发展战略之
一。
“文旅是基础、文商是方向、融合是路径。”从文旅走向文商的总体脉络,也意味着这场瞄准熊猫“超级IP”的流量新局,带来的不仅仅是资源要素与产业生态的集聚,还将进一步助推文商旅城高度融合,带动城市乃至区域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将建设成都首个国际度假区、创意园区、未来社区“三区合一”的高品质科创空间。通过“熊猫国际度假区 熊猫文创会展 熊猫国际商务”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 新消费”多元复合的场景营造、融城入园的公园城市布局等,建设文商旅城高度融合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打造大熊猫国际文旅品牌高质量发展样本。
眼下,成华区正深入实施“中环牵引、纵横联动、组团优强”的发展策略。以“金色中环”建设为牵引,充分发挥作为公园城市示范区核心地带和承载片区优势,大力推动发展思维、规划理念、建设方式、治理体系、营城逻辑全方位变革。
其背后深意,就是要把中环“黄金分割线”打造为引领成华区追赶跨越的关键增量和重要引擎,并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推动全区成为“功能配套完善、高端产业聚集、现代服务便利”的高品质宜居宜业之地,让幸福成华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更有内涵。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这一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金色中环”的美好蓝图将加快成为“成华蝶变”的现实图景。
与此同时,以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为核心载体的熊猫“超级IP”,也将发挥文商旅城融合发展的叠加效应,助推流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持续提升这座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吸引力与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