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skBuilder后台服务请求响应的流程解析
在启动任擎时,后台服务是不会自动运行的,只有当有客户端(包括Web浏览器、小程序、APP和其他应用系统等)通过HTTP协议请求指定的后台服务时,该服务才会被任擎加载执行,并返回执行结果。
详细说明如下:
1、客户端向任擎服务器发送服务请求,指定要请求的服务路径,并提供相关的请求参数;
2、任擎服务器先对请求参数进行解析,然后将这些参数封装到一个名为req(Request的简写,表示客户端请求)的对象中。
3、任擎服务器根据客户端请求的服务路径加载对应的后台服务;如果没有找到对应的服务,则会向客户端返回错误。
4、任擎服务器判断该服务是否需要进行登录校验,如果需要,则根据客户端请求参数中发送的身份验证信息进行登录校验,如果校验失败,则向客户端返回错误信息,并结束该服务的执行;如果校验成功,则将当前用户的相关信息保存到req.session(会话对象)中,包括当前用户ID、姓名、代码等,以便在后台服务中引用这些信息,会话对象中具体有哪些信息请参考API文档中《后台服务开发参考》的相关文章的详细介绍。
5、如果该服务需要进行登录校验,则任擎服务器会继续判断该服务是否需要校验操作权限(在任擎的后台管理系统中可以设置用户或群组的详细操作权限),如果当前用户没有该服务的操作权限,则向客户端返回错误信息,并结束服务的执行。
6、任擎服务器创建一个名为res(Response的简写,表示服务器端响应)的对象,里面默认就一个属性:code,值默认为
0。
7、任擎服务器调用服务对象的 process(req, res) 方法,并将客户端请求对象req和服务器端响应对象res作为参数传入。
8、在服务对象的process方法内进行相关的业务处理,例如数据库增删改查、数据导入导出等,并将处理结果或响应数据保存到res对象中,最后调用服务对象的end方法结束服务的处理。
9、任擎服务器将服务器端响应对象res序列化为JSON字符串返回给客户端。
Feed流系统是一种常见的社交网络应用,它可以向用户推送感兴趣的内容,包括好友动态、关注的话题、推荐内容等。下面是一个简单的Feed流系统设计:
1. 数据库设计Feed流系统需要存储大量的数据,包括用户信息、关注关系、内容信息等。可以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NoSQL数据库来存储数据。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关系型数据库设计:- 用户表(User):存储用户信息,包括用户ID、用户名、密码、邮箱等。- 关注表(Follow):存储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包括关注者ID、被关注者ID等。- 内容表(Content):存储内容信息,包括内容ID、发布者ID、内容类型、内容文本、图片、视频等。- Feed流表(Feed):存储用户的Feed流信息,包括用户ID、内容ID、发布时间等。
2. 架构设计Feed流系统需要支持高并发、高可用、低延迟的访问。可以采用以下架构设计:- 前端负载均衡:使用负载均衡器将请求分发到多个Web服务器上。- Web服务器:处理用户请求,包括获取Feed流、发布内容、关注用户等。- 缓存服务器:使用缓存服务器缓存热点数据,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提高系统性能。- 数据库服务器:使用关系型数据库或者NoSQL数据库存储数据,支持高并发、高可用、低延迟的访问。
3. 实现细节Feed流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 获取用户Feed流:根据用户关注的人和话题,从数据库中获取最新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序,返回给用户。- 发布内容:将用户发布的内容存储到数据库中,并将其添加到用户的Feed流中。- 关注用户:将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存储到数据库中。- 推荐内容:根据用户的兴趣和历史行为,推荐相关的内容给用户。Feed流系统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数据库性能:需要使用索引、分区等技术来提高数据库性能。- 缓存一致性:需要使用缓存一致性协议来保证缓存数据和数据库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安全:需要使用加密、防火墙等技术来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 系统监控:需要使用监控工具来监控系统性能、异常情况等。
直接让web服务运行在80端不行吗,为什么要用nginx反向代理?
在实际生产环境中,通常会有多个服务运行在同一台服务器上,例如 Web 应用、数据库、缓存等。直接让 Web 服务运行在 80 端口会有以下一些问题:
安全问题:直接将 Web 服务暴露在 80 端口可能存在安全问题,攻击者可以直接访问 Web 服务。
单点故障:如果将所有的请求都发送到一个 Web 服务上,当这个服务出现故障时,整个应用将不可用。
负载均衡:如果有多个 Web 服务,需要将请求分配到不同的服务上,从而实现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
静态资源分离:将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分离可以提高网站的访问速度,减少对后端 Web 服务器的压力。
Nginx 反向代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将 Nginx 配置为反向代理服务器,可以将所有的请求发送到 Nginx 服务器,再由 Nginx 服务器将请求转发到后端 Web 服务器。通过反向代理,可以实现负载均衡、缓存、安全控制等功能。同时,Nginx 可以作为静态资源服务器,通过缓存来加速网站访问速度,减轻后端 Web 服务器压力
为混合型任务确定线程数:
混合型任务既要执行逻辑计算,又要进行大量非 CPU 耗时操作(如 RPC 调用、数据库访问、
网络通信等),所以,混合型任务 CPU 利用率不是太高,非 CPU 耗时往往是 CPU 耗时的数倍。比如在 Web 应用处理 HTTP 请求处理时,一次请求处理会包括 DB 操作、RPC 操作、缓存操作等多种耗时操作。一般来说,一次 Web 请求的 CPU 计算耗时往往较少,大致在 100ms-500ms 之间,而其他耗时操作会占用 500ms-1000ms 甚至更多的时间。在为混合型任务创建线程池时,如何确定线程数呢?业界有一个比较成熟的估算公式,具体如下:
最佳线程数 = ((线程等待时间+线程 CPU 时间)/线程 CPU 时间 )* CPU 核数
经过简单的换算,以上公式可进一步转换为:
最佳线程数目 =(线程等待时间与线程 CPU 时间之比 + 1)* CPU 核数
通过公式可以看出:等待时间所占比例越高,需要越多线程;CPU 耗时所占比例越高,需要
越少线程。下面举个例子:比如在 Web 服务器处理 HTTP 请求时,假设平均线程 CPU 运行时间
为100ms,而线程等待时间(比如包括DB操作、RPC操作、缓存操作等)为900ms,如果 CPU
核数为
8,那么根据上面这个公式,估算如下:
(900ms+100ms)/100ms*8= 10*
8 = 80
经过计算,以上案例中需要的线程数为 80。
理解JavaScript 和 Callback Queue(回调队列)
有了浏览器提供的Web API 特性,我们可以在JavaScript解释器之外并发地执行操作。但是,如果我们希望JavaScript代码对Web API(如AJAX请求)的结果做出响应,那怎么实现呢?
这就是回调(Callback)发挥作用的地方。通过它们,Web API允许我们在API 调用执行完毕后运行代码。
那么回调队列(Callback Queue)是什么呢?
例如 setTimeout 方法执行完毕后,它不会立即调用回调函数,这是因为JavaScript一次只能做一件事。
传给setTimeout方法的回调函数是用JavaScript编写的。因此,JavaScript解释器需要运行代码,这意味着它需要使用调用栈(Call Stack),这再次意味着我们必须等到调用栈为空才能执行回调。
调用setTimeout会触发Web API的执行,这会将回调添加到回调队列(Callback Queue)中。然后事件循环(Event Loop)从队列中获取回调函数,并在调用栈(Call Stack)为空时将其添加到Stack中。
与调用栈不同,回调队列遵循FIFO的顺序(先进先出),这意味着调用的处理顺序与它们添加到队列(Callback Queue)的顺序相同。
阿里JAVA架构面试:Nginx是如何处理一个HTTP请求的呢?面试官之所以考察这个问题,因为HTTP请求的处理是Web服务器的核心功能之
一,了解Nginx如何处理HTTP请求,对于Web开发人员来说是必要的知识。那么这次就来分析一下主要的流程吧。
Nginx是一种高性能的Web服务器,可以处理大量的并发HTTP请求。在处理HTTP请求时,Nginx会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处理:
1、读取请求:当客户端发送HTTP请求时,Nginx会使用socket接口读取请求,包括请求头和请求体。
2、解析请求:Nginx会对请求进行解析,包括解析请求方法、请求路径、查询参数等信息。Nginx还会对请求头进行解析,包括解析Host、User-Agent、Content-Type等字段,这些信息可以在后续处理中使用。
3、处理请求:根据解析得到的请求信息,Nginx会进行请求处理。比如,如果请求路径对应的是一个静态文件,Nginx会直接返回文件内容;如果请求路径对应的是一个动态页面,Nginx会将请求转发给对应的后端应用服务器。
4、处理请求体:如果请求包含请求体,Nginx会将请求体读取到内存中,以供后续处理使用。
5、处理响应:当请求处理完成后,Nginx会根据处理结果生成响应,并发送给客户端。Nginx会将响应头和响应体一起发送给客户端,响应头中包含响应状态码、响应头字段等信息。
6、关闭连接:当请求处理完成后,Nginx会关闭连接,释放资源,等待下一个请求。
Nginx在处理HTTP请求时采用了高效的事件驱动模型,使用异步IO等技术实现了高性能、低延迟的请求处理。这使得Nginx成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Web服务器,并广泛应用于互联网领域的各个方面。
企业的墙设备心灵紫云英
什么是Web应用防火墙?
Web应用防火墙(Web Application Firewall),简称:WAF。
根据Gartner定义:WAF是一种以保护Web应用程序和API服务免受各种攻击(包括自动化攻击(bot)、应用层拒绝服务〈http flood)和常见Web安全漏洞攻击等)为主要目标的软硬件系统。WAF一般提供基于规则的保护,也提供可靠的安全模型或异常检测功能。
拦截过程
1、预处理:解析HTTP请求(攻击请求、业务请求)
预处理阶段首先在接收到数据请求流量时会先判断是否为HTTP/HTTPS请求,之后会查看此URL请求是否在白名单之内,如果该URL请求在白名单列表里,直接交给后端Web服务器进行响应处理,对于不在白名单之内的对数据包解析后进入到规则检测部分。
2、规则检测:进行规则检测(恶意访问过滤)
每一种WAF产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检测规则体系,解析后的数据包会进入到检测体系中进行规则匹配,检查该数据请求是否符合规则,识别出恶意攻击行为。
3、处理模块:做不同的防御动作(拦截、放行、记录)
针对不同的检测结果,处理模块会做出不同的安全防御动作,如果符合规则则交给后端Web服务器进行响应处理,对于不符合规则的请求会执行相关的阻断、记录、告警处理。
4、日志记录:将防御过程记录下来(日志)
WAF在处理的过程中也会将拦截处理的日志记录下来,方便用户在后续中可以进行日志查看分析。
ASP.NET Core限流中间件(AspNetCoreRateLimit)提供了客户端请求限制解决方案,它既可以处理Web API也可以处理MVC架构的应用请求。限制条件既可以是基于客户端IP地址的请求,也可以是基于客户端ID的请求,这二者功能对应的中间件为IpRateLimitMiddleware和ClientRateLimitMiddleware,通过这两个中间件可以设置在特定的时间间隔内支持客户端的最大请求数目;它也可以限制访问URL的请求量或限制特定方法(GET/POST等)的访问量。
项目地址:GitHub - stefanprodan/AspNetCoreRateLimit: ASP.NET Core r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