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18罗汉50万起家的时候,蔡崇信年薪百万美元,为什么他不出百万做大股东?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蔡崇信当年的选择看似让人不解,实际上体现出,蔡崇信遵循了创业成功的普遍规律:领军人物决定创业成败。阿里巴巴的领军人物马云,是如何吸引投资精英蔡崇信的呢?年,蔡崇信进入总部设在瑞典的AB投资公司工作,主要负责该公司亚洲私募股本业务,年薪70万美元。年,蔡崇信代表AB投资公司去杭州,去看要不要投资马云的阿里巴巴。蔡崇信发现,当时马云公司都没成立,只有一个运行了几个月尚未盈利的网站。蔡崇信第一次去看马云的工作环境,被一群着了魔一样的年轻人惊到了,他喜欢那种创业氛围,也看到并佩服马云从中展示的领导力。于是,年末,蔡崇信第二次带上怀孕的妻子一起去见马云,他们在西湖泛舟时,蔡崇信主动提出加入阿里巴巴。蔡崇信的妻子其实不希望他加入阿里巴巴,但她对马云说:“如果我不同意他加入阿里巴巴,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我的。”蔡崇信加入的阶段,正逢马云筹资的50万元几乎耗尽,连500元的工资都快发不出来,已然陷入绝境。蔡崇信为什么冒险加入这家“钱”途茫茫的小公司呢?从目前已知的公开资料来看,蔡崇信后来的总结主要是两点:一是他认定马云是领导愿景的领导者,他当时谈的都是大梦想、大愿景,让18罗汉为之着魔般努力工作。二是他有能力承担风险,“如果我去阿里巴巴,公司不行了,我还是可以再回头去干税务律师或者做投资”。可见,蔡崇信是被马云的领导力所折服,主动放弃高薪、有能力承担风险去追随马云。每一个初创企业的成功都源于其领军人物,其作用没有任何人替代。这种作用,借用一个历史典故就很容易理解,韩信带兵打仗多多益善,刘邦最多能带兵10万,为什么韩信还要臣服于刘邦?因为韩信虽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善于用兵打仗,但刘邦却善于驾驭将才,正如刘邦对韩信所说,“汝能将兵,吾善将将”。创业同样是带领一群人做一件不确定性很大的风险事件,可以说九死一生,只不过不像打仗那样牺牲性命。这就要求创业必须有且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军人物,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阿里巴巴如果出现马云这样两个以上的领军人物,要么分家,要么失败。类似的例子很多。成功的例子是,当年的万通六君子分家了,各自都实现了更好的发展;四川刘永好四兄弟分家了,公司才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失败的例子是,当当的俞渝和李国庆,一直在争夺控制权,使得当当错过了很多发展机会;真功夫的两个创始人多年持续争夺控制权,导致经营困难。马云曾经说过,当时蔡崇信一年的工资就可以买下好几个阿里巴巴了。但是,就算蔡崇信真的出个百万成为大股东,马云能同意吗?很可能不会同意。那么早就布局电商,具备罕见商业眼光的马云,能看不到蔡崇信也成为跟他一样的大股东之后,接下来的控制权之争吗?如果马云同意,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的方式,是出资百万买下阿里巴巴的股份,成为大股东,那么阿里巴巴的领军人物就不是马云了,要么变成蔡崇信,要么变成马云和蔡崇信两强相斗。假设蔡崇信也有马云这种领军人物的能力,他能比马云更好的团结18罗汉吗?如果不能,那他怎么经营公司呢?如果能,那么阿里巴巴到底谁是老大?蔡崇信显然很清楚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他是去追随马云,是去做二号人物,而不是去跟马云争抢谁是阿里的大股东,谁才是老大。总结:创业成功的普遍规律:领军人物决定创业成败。蔡崇信认定马云是阿里巴巴的领军人物,所以选择追随马云,而不是成为大股东。也许当年的蔡崇信不一定看透了这条规律,但他做出的选择有意无意的符合这条规律。这对每个人事业发展的启示是,一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和定位,二要跟对人。

首先蔡崇信是阿里巴巴唯二的永久合伙人,另一个是马云,他也是马云最感谢的人。在中国三四十年的商业历史上,蔡崇信和马云的相遇,合作无疑是非常传奇的创业故事。一个是法律专家、商业经营。年薪过百万的高级投资经理。而另一个有着天马行空一样商业头脑的电商鬼才。马云也曾说过:当时的蔡崇信用一年的薪水就可以买下整个公司。”两人西湖同游划船的时候,蔡崇信也是被马云谈论的伟大愿景所深深吸引,同时让蔡崇信感到诧异的是,马云并没有去说明商业模式、盈利或者其他业务上的东西。据当时蔡崇信所了解的马云创业有着三次的失败经历,但是在马云身上依然可以看到创业的精神。这对一个屡败屡战的企业家来说非常难得。同时也为两个人的第二次见面埋下了伏笔。第二次见面,蔡崇信看到黑压压的小屋里坐着20多个人,所有人不顾形象,像着了魔一般充满激情的工作。因为蔡崇信是台湾人,从小家境优渥,应该不了解,大陆有着一种神秘经久不衰的组织,那就是传销。如果换做其他投资方看到肯定会扭头走开。但蔡崇信却被这一群斗志昂扬的人深深吸引。之后蔡崇信所在的公司否决了对马云的投资,而蔡崇信却告诉马云:“那边我不干了,我要加入阿里”!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马云也是震惊的,马云:“你到我这里,每个月500块,我养的起你?你还是考虑考虑吧!”但是说完马云看到蔡崇信坚定不移的眼神,他才确定眼前的这个人绝对是认真的。蔡崇信帮着注册公司,当时最基本的登记都没有,蔡崇信询问马玉那些人可以成为股东,当马云给了他一个名单后,蔡崇信看到几乎屋里所有人的名字都在上面。而且大部分的股权都让给了创业团队。换做一般企业家肯定会说,我想要多的股份。马云的这种成就合伙人的格局,再一次让蔡崇信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阿里还未成功之前,正常人肯定会感觉马云和蔡崇信都是个疯子。马云与蔡崇信的星座,在星相学上来说也是绝配。一个处女座,一个天蝎座。正是因为有了蔡崇信的加入。阿里才可以依托蔡崇信的资历和影响力为背书,获得了几轮投资。度过当时的行业寒冬。从而一步步走到了今天。马云和蔡崇信是商业合作伙伴,同时也是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彼此也是互相尊重的知己。由此也不难看出,当时两个人都是非常的有格局,都愿意与对方携手共进。但凡两人有一个私心太重。阿里也不会走到今天。对于蔡崇信为何没有投资阿里作为最大的股东。笔者认为是两个人的品性相投,价值观高度一致。正如三国时期的刘备与诸葛亮,刘备病逝之前托孤与诸葛亮,让其辅佐幼主。才有了后来流传至今的《出师表》。要问为何诸葛亮不取代乐不思蜀的刘禅。这应该就是知己的真正意义所在,也是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

不做大股东,这恰恰是蔡崇信的高明之处!蔡崇信,马云合伙人,祖籍浙江湖州,出生于中国台湾,加拿大籍华人。耶鲁大学经济学学士以及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阿里巴巴集团的创办人之
一。年辞去InvestorAB附属公司副总裁职位,加入阿里巴巴,并于当年作为先遣部队成立阿里巴巴集团香港总部。曾任阿里健康非执行董事。福布斯全球亿万富豪榜排名147位,年2月6日,蔡崇信凭借115亿美元的身家位列"年香港50大富豪榜单"第
9。马云是如何与蔡崇信结缘的创立阿里巴巴初期,马云找到了AB附属公司高级投资经理人蔡崇信进行风险投资,而蔡崇信却给了马云一个大大的惊喜。蔡崇信要加入阿里巴巴,一位擅长财务法律的职业经理人,愿意放弃年薪几十万美元,加入月薪只有500块的阿里巴巴。这绝对让人无法相信,也令人费解,但是马云相信,马云也理解,这就足够了!其实蔡崇信加入阿里巴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从零做起,直到年薪几百万,甚至更高,会很有成就感。就这样马云与蔡崇信结缘了。年在浙江杭州的湖畔花园,18个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围坐在一起,马云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滔滔不绝地说了几个小时。最终促成了一笔大生意—成立阿里巴巴公司。这18个人当中就有蔡崇信,而且蔡崇信还是马云的合伙人。蔡崇信为什么加入阿里巴巴蔡崇信见到马云的第一印象就是:被马云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了。马云平易近人,极具个人魅力,马云谈一个伟大的愿景—互联网。很多公司无法将自己的产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只能通过一些大公司把自己的产品卖出,而马云做的就是让这些公司快速、简答的把商品展示在消费者面前。马云的侃侃而谈,马云天马行空的想象让蔡崇信相信,这就是他要找的人。不仅仅是马云,整个团队,都感染了蔡崇信,这个团队无怨无悔地追随马云,大家患难与共,斗志昂扬!这里充满激情,这是创业成功的基础。蔡崇信决定加入这个极具激情又富有冒险精神的创业团队。于是阿里巴巴最初的创业团队成立了,就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阿里巴巴十八罗汉分别是是马云、孙彤宇、金建杭、蔡崇信、彭蕾、张瑛、吴泳铭、盛一飞、楼文胜、麻长炜、韩敏、谢世煌、戴珊、金媛影、蒋芳、周悦虹、师昱峰、饶彤彤。蔡崇信为什么不做阿里巴巴的大股东阿里巴巴创业初期,启动资金只有50万,而蔡崇信年薪高达70万美元,早已实现了财务自由,如果蔡崇信当初出资100万做个大股东,那么蔡崇信现在资产会几倍的增长。但是蔡崇信并没有这么做,无非以下几点原因:蔡崇信看到马云的做法深受感动,因为马云把公司的股份分给了创业初期的18个人,完全没有想做大股东的意思,大家在一起不仅仅是上下级,更是共同创业,共同实现某种理想。蔡崇信喜欢这样的团队,喜欢这样的团队领头羊,自然是不会想着做大股东的。蔡崇信明白人与人是有区别的,有些人天生就是做老大的材料,是一个企业的领头羊,如:马云。有些人更适合做幕后英雄,做辅助工作,如果强行做大股东,那恐怕阿里巴巴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蔡崇信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而要实现理想并不是自己占多少股份,而是看自己的胸怀有多大,胸怀越大,境界越高,成功的概率也越大。阿里巴巴未来发展充满着不确定,未来究竟需要多大的资金谁也不清楚,总之是很多,蔡崇信凭自己的积蓄远远达不到阿里发展的需求,阿里先后融资500万美元、万美元、万美元。额度远非蔡崇信的资金能达到的。蔡崇信对阿里巴巴的贡献非常大为阿里巴巴制定了标准和制度起步的阿里巴巴缺乏公司标准和制度。法务出身的蔡崇信,为阿里巴巴制定了股权标准及公司权利和义务,从最基本的“股份”、“股东”、“股东权益”开始,直到为18位创始人备好股东合同。也正是这些合同让阿里巴巴走向了“正轨”,也避免了后期股东的矛盾。为阿里巴巴找钱第一次融资,就是由蔡崇信背书,找到了当年的老东家AB投资公司,最终拿到了高盛等众机构的500万美元融资。这次融资让阿里巴巴有了继续发展的资金。第二次融资,年,蔡崇信找上了日本软银的孙正义,为马云牵线成功,马云凭借6分钟的激情演讲拿到了软银的投资万美元的投资。阿里巴巴有了快速发展的资本。之后阿里巴巴又拿到了数家一线投资机构万美元的增资。阿里巴巴开始极速的发展,最终成长为市值5万亿的互联网巨头,蔡崇信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马云幸运的遇到了蔡崇信,蔡崇信也幸运的遇到了马云,英雄惜英雄,最终成就了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我是科技铭程,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以当时蔡崇信的年薪和财富积累,出个百八十万做阿里的大股东并不是难事,毕竟在出任阿里巴巴财务总监之前,蔡崇信已经连续多年担任北欧地区最大的工业控股公司InvestorAB附属公司InvestorAsiaLimited的副总裁及高级投资经理,负责该司在亚洲地区的私募股本业务,年薪达到70万美元之多。

一,知名投资人蔡崇信是如何与当年名不见经传的马云结缘的蔡崇信与马云的结缘得益于他的上一份工作,即任职瑞典投资公司InvestorAB亚洲区高级投资经理之时。当年的蔡崇信负责AB公司在亚洲地区的私募股本业务,说白了就是在亚洲地区寻找有成长性的优秀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年5月份,蔡的一位朋友向其力荐马云,并称应该去杭州走一走,见一见这个有点“疯狂”的马云。在朋友的力荐下,蔡崇信杭州之行开启,但当时的马云甚至还没有成立自己的公司,只运营着一个刚刚上线几个月的网站。这个网站就是域名为的B2B交易平台。用蔡崇信自己的话说:“初次见面,我被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吸引了”。尽管当时二人并没有谈到商业模式、盈利或者其他业务上的东西,蔡被马云吸引仅仅是因为马云“平易近人、极具魅力”,除此之外就是“有一群患难与共的追随者”。蔡与马的第二次见面是约在湖畔花园,这一次马云带来了自己的妻子——张瑛。随后二人去杭州西湖泛舟。当年的马云深知以当时阿里的体量断然不可能吸引到知名投资人蔡崇信的加入,实际上也是如此,当年10几个追随者都是以马云的学生为主,说的难听一点就是“草台班子”。但没想到蔡崇信率先开口了:“你要成立公司,要融资,我懂财务及法律,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听闻此话的马云吓了一大跳,差点把船弄翻,赶紧回复蔡崇信:“你要不要再想一想,我这只有500元每月的薪水”。但蔡崇信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很严肃的说:“我就是要加入创业型的公司,跟一批人一起共事”。就这样,蔡崇信放弃了年薪70万美元的高薪工作,领着每月500元的薪水开始与马云共事,这一干就是20多年。

二,蔡崇信为阿里做了什么?蔡崇信以财务总监的身份加入阿里巴巴,当时阿里起家的50万几乎已经消耗殆尽,连工资都快发不出来了。对于“烧钱”的互联网行业来说,阿里当时最缺的就是“融资”。“融资”对于蔡崇信来说算不上“难事”,因为本身蔡崇信就具有资深风险投资背景。在蔡崇信加入不久后,他几乎是凭一人之力为阿里拉来了高盛牵头的500万美元的风投,这也是阿里第一笔融资。正是因为500万美元的注入才使得阿里存活了下来,后期才有机会进入软银掌门人孙正义的视野,才有了后来万、万等源源不断的投资、才使得阿里一步步在资本的加持下发展壮大。所以说,蔡崇信在阿里的成长、发展、壮大中的作用功不可没,可谓是阿里巴巴的“隐英雄”。

三,话归正题,为什么蔡崇信当年不出个百万做阿里的大股东呢?以蔡崇信当年70万美元的年薪,出个100万成为阿里大股东并非难事。以现在阿里多亿美元的估值,倘若当年真的成为阿里大股东,那么如今真的“赚翻了”。那为什么蔡崇信甘愿做个“小兵”也不出资成为大股东呢?归结原因无非有两个:其

一,领头羊决定创业成败。创业初期,创业资金固然重要,但团队凝聚力则更为重要。当年的18罗汉是奔着谁来的?不是蔡崇信,而是马云!18罗汉甘愿拿着低薪十几年如一日的追随马云就足以见得马云的“人格魅力”之大,是马云给了他们创业的信心和坚持的底气。倘若当年阿里易主蔡崇信会被18罗汉认为蔡不是来帮助他们的,而是来“剥削”他们的,说不定当年的团队早就一哄而散了,而这绝对也不是蔡崇信想看到的结果。其

二,蔡崇信更追求“成就感”。蔡崇信在认识马云之前就算的上是“成功人士”了,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此时的他并不需要通过控股阿里来短期内实现财富上的增长,也不需要通过入股阿里来证明自己的投资眼光是多么的“独到”,加入阿里最大初衷不过是“想冒险”。用蔡崇信自己的话说就是:“从零起步重新坐到几百万这会很有成就感”。对于蔡崇信来说,见证和帮扶阿里的成长比“先入为主”更具成就感,更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写在最后:如今蔡是继马云之后的第二大自然人股东根据阿里去年的招股文件显示,蔡崇信如今是继马云之后的第二大自然人股东,占股约为3.6%。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虽然当年蔡崇信没有“先入为主”成为阿里的大股东,但阿里确实也没有亏待这位“隐英雄”,按照目前阿里多亿美金的估值,蔡持有的阿里股权的估值在252亿美元左右。这也足以证明蔡崇信当年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可谓声誉、财富双丰收。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阿里的发家史我不知道,是没有发言权的。按照我的推测,如果当年马云没有把用高薪请到蔡崇信,肯定没有今天阿里巴巴的风光业绩的。当年阿里人自己每只有五拾万元钱也七凑八拼起来的公司,他们当时生命力还在青少年阶段,一定看准了蔡崇信有可能给他们今后带去发展前途。所以咬咬牙,狠狠心把他们的身家性命都押到蔡崇信身上,为了赌明天的迷媚的阳光照到马云等伙伴身上,才有今天出头之日的阿里等公司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