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网讯】如今,流量资费已成为手机通信费中的一大笔开销,每个月1G、2G的流量几乎都不够用。也因此,一些第三方平台打出了“免费流量”的口号,包括手机、软件、教程等“免费流量”、“无限流量”产品已遍布网络,其价格则要比运营商的流量资费低得多。那么,这些所谓的免费流量到底是如何来的呢?
在网络上,“免费流量”的生意,早已如火如荼。在淘宝上输入“免费流量”,查到的产品信息有近条。
记者看到,不论是“云流量”、“节流宝”、“免费流量”,还是“无限流量”,卖家们的生意都是一样的:用户只需要花少量的钱,就可以在一定时间内,不限区域,不限流量、不限速度地手机上网。
这些产品的价格,从几元到几百元不等。譬如,淘宝一款节流宝产品:25元月卡,4G无限流量,每月清算一次。相比运营商官方的资费标准,这一套餐无疑划算太多。
另有一款名为“上网神器”的手机,号称能拥有无限量流量,且“开机即用”、“无需充值”,售价为380元。卖家称,“此款神器是通过我们定制的系统拨号上网,实现流量无限用。使用方法是神器打开热点WiFi信号,供手机、平板等终端设备上网。手机为二手,非全新机。”
网上还有类似“无限流量软件”的产品。根据介绍,只需花费1元,卖家会给买家账号和密码,软件每次登陆或连接时可能需要消耗50KB左右手机套餐流量。一卖家称:“我公司通过与移动合作,承包的包月流量和流量池,通过我公司技术开发流量分配系统,来实现流量无限用。只需要下载我们的流量分配软件,即可享受到流量无限用的功能。”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产品的用户评论区,不论是手机还是软件,购买的消费者都不在少数,不过,其中一些的评论是“好用”,也有消费者称商家是“用起来太卡”。
然而,这些卖得这么便宜的流量,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是运营商提供的吗?显然不是。一般来说,为了改善用户服务,运营商一直以来都有免费的定向流量。尤其是与互联网公司的合作,双方共同承担流量成本,指定业务给予用户定向免流量,如优酷、乐视、天翼视讯等定向流量包。此举,运营商既可提升用户的移动互联体验和移动网络黏性,又可增加流量访问量,形成用户流量使用习惯,进而带来收费内容等业务上的营收。
记者从运营商方面获悉,为了规避漏洞和风险,运营商会清楚地区分用户使用的是免流量业务,还是正常访问互联网业务。通常,运营商会将免流服务的服务器IP地址加入白名单,访问白名单网址就可免费流量上网,访问不计费,甚至为了简化维护复杂度,直接进行标签化认证。
但这样的方式却被不法商贩利用变成了谋取利益的工具。据技术人员介绍,流量贩卖者只需要在互联网上申请一台VPS云主机,搭建虚拟专用网络服务器(VPN),再通过并不复杂的伪装,就可以让运营商认为,这个VPN请求的流量,都来自于运营商的免流量网站。这样,他们控制的VPN流量,就变成了由运营商“买单”。其后,通过控制VPN的账户权限,流量倒卖者就可以将运营商的“免费流量”低价卖给用户。
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尚未统计出不法商贩“偷”流量损失的具体数字,不过,有专家认为,“免费流量”的灰色产业链已经形成规模,按照如此速度发展下去,对运营商将造成不小的财产损失,按照估算,每年三大运营商在此项问题上的损失总额将数以亿计。事实上,运营商与量倒卖者的“斗法”,早已经开始。据运营商人士透露,针对流量漏洞和倒卖的行为,早在年就已着手过滤和屏蔽,并将大多数已发现问题封堵。
同时,在百度,与“免流”消息相关的论坛和贴吧早已被关闭。然而,由于运营商在全国铺设的服务器很多,且各省市都有自己的计费系统,要一一查漏补缺验证度极大,除非彻底调整定向流量的技术实现方案,不然这些漏洞就会一直存在。
下一步,如何加强监控,平衡风险和运营复杂度,并为执法部门提供证据,采取技术 法律的双重手段去应对,运营商仍需加力。(据劳动报原标题《不法商贩“偷取”免费流量转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