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蜀国有一位大臣,名叫李密。公元263年,魏国的权臣司马昭派兵灭掉了蜀国,李密成了一个亡国之臣。
公元265年,司马昭去世。他的儿子司马炎逼迫魏元帝曹奂退位,自己当了皇帝,改国号为“晋”,他就是晋武帝。公元267年,为了笼络蜀国旧臣,晋武帝决定征召他们到朝廷做官,为晋朝效力。李密就在被征召的旧臣名录当中。
命令传到了蜀地,别人都欢欢喜喜的,只有李密却一直皱着眉头,不愿意赴任。原来,他有年老的祖母要照顾,家族中又没有其他亲人可以代劳,所以不能离开。可是朝廷的命令很急迫,他也不好公然违抗。
于是,李密写了一篇《陈情表》给晋武帝,详细地叙述了自己不能赴任的理由。他在表中说:我六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就离世了,四岁时母亲又被迫改嫁。祖母可怜我孤苦伶仃,就亲自抚养我。一年又一年,我渐渐地长大了,祖母却越来越衰老,常常生病。如今我一直侍奉在祖母床边,送汤送药,不敢懈怠。
这几年,朝廷几次征召我,我都没有赴任。实在是因为我没办法离开祖母啊!祖母她现在又老又病,奄奄一息,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朝不保夕。我如果没有祖母,就不可能有今天;祖母如果没有我照顾,就没办法安度晚年。我和祖母相依为命,谁也离不开谁啊!
我今年四十四岁,祖母今年九十六岁,所以我报效陛下的时间还很长,而报答祖母养育之恩的时间却已经很少了。陛下常说要‘以孝治天下’,想必您一定能领会我这番苦心吧!”
晋武帝看了李密的《陈情表》后,深受感动,不再要求李密立刻赴任,还特别赏赐给他两个奴婢,帮助他照顾祖母。
成语【相依为命】指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不开谁。
蜀地指的是今四川成都平原一带,古代很多著名的诗人都曾经在蜀地游览、居住过,李白曾留下《蜀道难》《送友人入蜀》《听蜀僧濬(jùn)弹琴》等名篇;杜甫也曾在成都浣花溪边的草堂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关于蜀地还有个成语——蜀犬吠日。唐朝诗人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四川地方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日光,每逢日出,狗都会稀奇地叫起来。后来人们就用“蜀犬吠日”来比喻少见多怪。
作为历史上最大的战舰,大和号长263米,宽38.9米,满载排水量72810吨。装备9门460毫米主炮,1.5吨炮弹,成为军国主义日本的精神图腾:埃及有金字塔,中国有长城,日本有大和。
然而,这艘号称无敌战舰的钢铁巨兽,在太平洋战争中打了几次酱油就被美军击沉了:
从200公里外就能看到沉没产生的巨大烟云,这似乎宣告了军国主义的灭亡:
从《战舰大和号》(1953)到《男儿大和号》(2005),描写大和号的日本电影数不胜数。根据塔米·季芳的同名漫画改编的战争大片《阿基米德之战》,脑洞大开,前世今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大和:
然后电影开始进入主题。提交“投标方案”后,山本五十六等改革者在一次酒馆聚会上吹水,怀疑守旧派谎报预算。我遇到了千寻,她覆盖了所有的艺妓,玩抛物线游戏。山本五十六惊叹于他天才的计算能力,于是有了一个计划,让他自己计算一下守旧派建造超级战舰的真实预算。在粗略地看了三本书和五十六本书之后,讨厌战争的邱智仍然决定去美国深造。但就在他上船后,他回头看了一眼前来送别亲友的同胞,仿佛看到未来,所有的同胞都将陷入战火,他所居住的城市都将成为一片废墟。}
看阿基米德战争给人一种看日本玄机的冲动,尤其是最后的高潮,一次次反转。名字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战争片,其实是反战片,带一点喜剧色彩。独特的角度,紧凑的剧情,让观众始终追随主角,对主角“关心”。有一种代入感。
我们不必深究大和诞生的真正原因。本片所写的大和号诞生的故事,反映了二战时期日本日益增长的自信心。只有少数人保持清醒,但在全民军国主义高涨下,他们的作用是多么微不足道,他们是多么无助,看着自己的同胞打一场不可能的战争。古剧来了的视频这才是真正的战争片,一分钟都不忍错过,值得一看古剧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