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拟录取后,是和导师联系,还是等开学后由导师选定学生?


谢邀。考研进入拟录取,恭喜你,你已经成为一名准研究生了~那么导师该怎么选?这个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采用的是学生与导师的双选,即各个高校会在研究生开学时或在考研复试时组织学生对就读专业涉及到的所有导师进行选择,一般来说差不多至少选择两位导师,同时导师们也要根据考生复试情况及志愿,选择自己要带的学生,若是导师所选学生恰好也选择了该导师,则导师与学生双选配对成功,意味着学生以后的导师就是这位导师了。不过,在实际工作中,一般考生都会提前联系和沟通导师,包括不限于在初试分数出来或是复试分数出来之前的邮件或是当面沟通,若是学生意愿非常强且导师对学生也满意,那么基本上进入拟录取后,双方就达成了共识,所以有很多导师会要求学生毕业后就要进实验室的,这一点在理工医科中算是非常常见的情况。所以,考研人最好提前联系自己中意的导师,以免这位导师那里没了名额,尽量早做准备。

考研和考博有很大不同,一般考研拟录取后,不知道导师是谁,特别是三跨的考生,对学校和导师的了解更少。之所以问这样的问题,说明内心有点纠结,其实大可不必。简要说说我的看法,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一、提前联系和开学后学院安排不一样吗?提前联系导师,要对这位导师很了解,了解导师的研究方向,了解导师的脾气性格,你很了解吗?除非你是考本校的硕士,对任课教师比较了解,想成为某一导师的学生。这种情况下可以在录取后和老师联系一下,不过也就是说说拟录取后的喜悦心情,希望能成为您的学生。其他的几乎不能说什么,因为你还没有开始步入研究生学习生活,没有具体的问题请教导师。如果是跨校考研,大可不必为此担心。你了解考取的院校吗,了解学院的老师吗,了解老师的研究方向吗,如果不是很了解,又怎么联系呢?与其纠结,不如顺其自然,开学后学院自会给每位同学安排自己的导师,学院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合理地给学生安排导师。我觉得,谁是你的导师,你是谁的学生,是一种缘分,美好的缘分。

二、学习要靠自己硕士生导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教”而在于“导”,引导学生熟悉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提高科研能力。学习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己,看理论书做笔记,看文献做笔记,选题,开题,写论文,都要自己踏踏实实努力,学习期间有疑问可以请教导师,论文中的问题可以和导师商量。所以,提前联系导师是不是很重要呢?显然不是。

三、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听同学说,不要和同学比既然已成功考取理想院校,你就是佼佼者,要有足够的自信,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事。不要听同学说,不要和同学比,尤其不要比导师,于学习而言没有意义。硕士生导师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学,科研人员,其学术水平在某些方面接近或达到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有培养本科生经验,至少培养过两届本科生,且能胜任硕士生指导工作。可见,硕士生导师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平,不必担心导师指导不了你,除非你执拗,不听导师的话。综上,提前联系导师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事,重要的是自己努力。眼下,你最重要的事是好好放松一下,准备好本科毕业的相关事宜,毕业论文、论文答辩、实习材料、思想汇报等等。最后,祝你前程似锦~~当然了,我不是名校的毕业生,可能说得不对,望大家批评指正。

谢邀!考验拟录取后,是和导师联系,还是等开学后由导师选学生?教育观察号为您解答!当大家顺利通过考研初试及复试后,会接到招生单位的拟录取通知,考生需要在指定时间回复是否同意拟录取,之后如果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政审没问题,等着录取通知书就行了。但是很多同学还是担心选择导师的问题,甚至有人担心会不会因为没有提前联系导师导致没有收留,其实这是你过虑了,只要被招生单位录取,那么学校就一定会为你安排导师,当然,你可以等到师生互选的时候,一般在开学后不久,但是,观察号个人认为,你还可以主动出击,把主动权尽可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所以我们分两种情况讨论,结合个人带学生的经验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一、报考本校个人认为报考本校的同学实际上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一般而言,本校老师对于自己的学生还是比较了解的,而学生对本校老师也相对熟悉,另外大部分同学报考的都是和本专业相关的方向,导师的能力和水平甚至是人品如何都很容易打听到,找老师也非常方便。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号建议你在初试前就要和导师联系,因为如果没有得到推免机会,实际上你的竞争对手主要是外校的学生,向自己喜欢的导师毛遂自荐,即便还没有进行初试,但你的个人履历如果非常优秀,导师不会拒绝一位优秀的学生,况且还是本校的学生呢!

二、报考外校如果报考的是外校,个人认为如果能够找到老师引荐一下,可以尝试在初试前联系导师,而如果自己贸然去联系老师,可能不会得到特别肯定的答复。而在得到拟录取的通知后,再联系导师,观察号认为还是稍晚了一些,但总比开学后让导师来选择你要好一些,毕竟导师一般都喜欢积极主动的学生。对于报考外校的考生,最佳的时间就是初试结束后去联系导师,结合近两年的录取情况,基本上能给自己一个定位,此时联系导师,可以让导师了解你的成绩,再加上你优秀的个人简历,如果可以给导师留下不错的印象,在复试权重达到四成或者五成的情况下,无疑是提高了自己复试成功的几率。还有一点比较重要,观察号需要提醒大家,导师肯定是足够的,只要被录取每一位同学都会有导师,但是你要知道优质导师可是稀缺的,在硕士越来越多的情况,跟随一位名导肯定会在以后给予你更多的机会,你也会在导师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写在最后:无论是初试后,还是拟录取后,亦或是开学的时候选择导师,自己都要尽可能主动去联系,把未来攥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交给他人!聊大学生活,谈考研考博,教育观察号在头条等你。如果我的回答帮到了你,欢迎点击关注,点赞和转发,和更多的朋友分享!

虽然说研究生和导师是双向选择,入学前没有联系好的一般学校或学院一般也会安排。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学生主动联系导师。学生和导师的关系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非常关键,毕竟导师对研究生直接负责。相处好的亦师亦友,相处不好的矛盾重重。我曾经有一位学生,当年保送研究生到某顶尖的985高校,但是一年后他主动退学,回来重新参加考研进了中科院某所,只因为他觉得导师与导师相处的关系太糟糕,没有办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科研,而是整天帮导师处理各种琐碎的杂事。所以在入校前,最好主动了解老师的相关信息,从老师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著作,到老师的脾气,对学生的态度等尽量做一个全方位的了解。前者通过导师的个人主页,学校的官网,老师发表的论文等都可以实现;后者这可能要想办法通过导师的学生等来了解。很多同学联系导师往往只是因为对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或者只是因为导师在业界的口碑。但后者对今后的学习生活可能会有更大影响。提前联系导师,选到满意的导师的几率相对会大的多。而且一般情况下,当你确定要跟某位老师后,导师可能很快就会给你布置阅读文献,参与科研的任务,即便还没入学,也有可能提前进入科研状态。如果等到学校或者学院分配,一般情况下,就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学生和导师的匹配性相对可能要低。你和导师相互不熟悉,将来进入科研状态就可能较慢。而且对绝大部分导师来说,会比较喜欢主动性强的学生。研究生阶段不再是手把手教,而真的是师傅领进门,修行看个人。导师给予一定的方向或课题,告知研究方法,剩下的基本就看自己了,所以不光是在导师选择这个问题上要积极主动,在今后的学习科研中,更要有积极探索的精神。

谢邀我觉得这个是可以专业和你的未来发展预期来考虑的,毕竟导师和学生都是一个双向选择过程,你在前期与老师说好了,就类似于签订了“婚姻协议”一样,老师不会无故抛弃你,同样你也不能随机更换导师。而开学后再由导师选定学生,很有可能都是一些剩下的导师了,但是这里绝不是剩下的导师不好,还是要与自身专业特点和自身发展需求结合考虑一下。自己想走科研路一定要提前联系导师,因为大导师真得十分的抢手,对于那些保研的学生可能在大三下,大四上就已经确定好了导师了。因为如果你想走硕士-博士这样的科研型道路,无论是哪个专业,导师对你的指导作用和未来你的科研路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原因如下:

(1)决定你的毕设论文毕竟博士的毕设思路和题目很多也是需要来自于老师的课题的,如果老师课题十分狭隘没有什么新意的话,这可能也就预示了你的毕业论文可能会缺乏心意。而如果老师课题很多,研究前沿,你在博士论文开题时就已经赢了。

(2)带你参加多种国际会议如果老师名气比较大,是该领域比较前端的大牛的话,他在自己参加一些国内外高级论坛的时候也会带上自己的学生,你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眼界而且可以结交很多该领域其他优秀的人才和老师,便于与他们进行学术交流。这基本上就是大神带你飞呀。

(3)工作好推荐作为博士一般毕业后的工作选择大部分是高校和科研院所,如果导师的地位比较高的话,对于你寻找高校的工作会十分便利。只想工作的工科生【非计算机专业】这个同样建议先找老师,因为老师对你的研究生生涯的指导有重要作用,而工科老师真得是良莠不齐呀,即使是同一个学校,老师科研能力还是有蛮大的差别的。即使你只想工作,但是工科生在研究阶段跟上一个好的研究生导师的话,对自己的提升真得不是一星半点的。只想工作的工科生(计算机专业)这个专业如果只想工作的话,其实提前找老师和让老师选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我看到的大部分计算机的学生都是在实习中度过了研究生阶段,通过接触实际问题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可以通过实习找到更好的工作。只想工作的经管生大部分经管学生,我知道的,都是没有固定办公区的,而且一个经管老师一般一年招收7-8个研究生,一个团队算上研一到研三和博士生大概有40多人,老师很多时候连人都没有认全,学生也在研究生阶段去实习。所以该类也是提前找老师和让老师选没有什么区别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