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器是在网络中为其他客户机提供服务的高性能计算机;具有高速的CPU运算能力,能够长时间的可靠运行,有强大的I/O外部数据吞吐能力以及更好的扩展性
工业场景使用比较多的就是架式服务器(一般2U)和刀片服务器(架式服务器的高密度版,一般8U或10U),插拔的每一个刀片都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服务器)
X86:PC服务器,基于CISC复杂指令集(即我们使用的个人笔记本也可以理解为X86服务器)
非X86:主要包括大型机、小型机和Unix服务器,这类服务器一般需要使用专门的操作系统(像X86只需要windows或linux就可以)
X86我们一般都称之为微型机,而非X86的运算能力和性能要高很多,在服务器市场的定位为中高端,价格昂贵(但是随着云计算的提出以及并行计算思想的提出,我们可以将一个大任务分为多个小任务,并将其分配过不同的机器进行运算,就可以使用多个微型机来实现大型的运算,因此虽然X86服务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并没有提升,但是整个X86集群的可靠性和性能得到了提升)
X86服务器的通用型要比非X86好很多(例如Hypersion软件,对于所有的X86服务器,虚拟化软件都可以使用-KVM、VMware等虚拟化软件就可以在所有X86服务器上运行)
非X86服务器有很强的定制化特性(不同厂商的非X86服务器需要定制化的操作系统、定制化的虚拟化软件-厂商A的非X86服务器的虚拟化软件就不能运行在厂商B的非X86服务器上),所以非X86服务器的横向兼容性和扩展性就很差
管理模块(带内-消耗服务器资源/带外管理,服务器有专门的管理口-连接的是服务器内部的一个管理组件)
超线程:一个物理核可以对应多个线程(将一个核心分为多个小的核心进行并行计算),实现单核可以并行处理多个事务,提高效率
内存是和CPU配合工作的,CPU用于计算的时候会将所需要的数据和指令缓存在内存中,内存同时也需要和硬盘进行通信
ROM:一般在内存制造时就将相关数据写入到ROM中(一般存放计算机基本程序和数据),里面的信息只能读出;断电不会丢失
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位于CPU和内存之间,是一个读写速度比主存更快的存储器(向主存进行数据的读写时,这些数据业户别存储进高速缓冲存储器中)
当进行数据读取与访问时,CPU直接从高速缓冲存储器读取,而不是访问较慢的主存;如果需要的数据在Cache中没有,则CPU再去主存读取数据
SRAM的速度比DRAM快,功耗也较低,但是SRAM的成本比较高,一般用于高速缓存(如L1、L2、L3缓存)
4、8GB内存为主流配置;SDRAM内存条有双面和单面两种设计,每一面采用8颗或9颗(多出的一颗为ECC)内存颗粒(内存芯片)
数据传送时采用的一种校正数据错误的一种方式,分为奇校验和偶校验两种(一般企业级的内存才会有ECC校验)
前面的硬盘可以用作配超融合的虚拟存储(即:在服务器上配置虚拟机的时候,一般分配前置硬盘的资源)
还有一种HHD混合硬盘(不仅有机械硬盘必备的磁头、碟片、马达等,还内置了NAND闪存颗粒)
这三类卡都通过PCI插槽插在服务器的主板上(与主板的接口一般是PCI接口、现在也有PCI-
X、PCI-E接口)*
用来实现光电转换,发送端把电信号转为光信号,通过光纤传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号转为电信号(通过光纤可以传输很远的距离,并且传输速率高)
根据接口速率可以分为SFP(1G)、SFP (10G)、SFP28(25G)、QSFP (40G)、QSFP28(100G)、XFP等
LC(小方型卡接式-比SC个头小)、SC(大方型卡接式-路由器交换机使用的最多)、FC(圆型带螺纹-配线架上使用的最多)、ST(圆形卡扣连接)等
HBA卡就可以称为存储卡,常用的有FC-HBA(连接光纤交换机),iSCSI-HBA(连接存储设备)
解决本地磁盘配置RAID的问题,通过RAID卡这个硬件可以直接将本地次磁盘配置为RAID组(也有软件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