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候压根不玩贴吧,主要还是玩网络聊天室和BBS,因为周围人在玩贴吧,受影响就和姐们集体转战了。正值BBS没落期,各自为战,流量的引入成本也越来越高。无可避免的出现了流量降低、人员流失。”百度的搜索作为PC时代拥有廉价获取流量得天独厚的优势,再加上百度对于贴吧的大力推广,这部分人自然而然地转移到了用户量更胜一筹的贴吧。“初期看的贴吧就是学校,跟着起哄一起玩。中期看的小说贴吧居多,但最近都被封了,因为你知道的,百度贴吧因为涉及版权问题,无差别封掉了一大批小说贴吧。后期包括现在主要是在一些数码贴吧逛逛,但是频率低很多了。”很多老贴吧用户使用贴吧的频率都在不断地降低。“以前每天都打开,还会签到,现在几天看一看。贴吧现在无差别加一堆乱七八糟的广告看着太烦了,但是商业化只是不去的一个原因吧,最主要的还是内容和互动。精品内容越来越少,回帖发帖低龄化严重,跟不上节奏了。”贴吧的低龄化不仅仅出现在单个贴吧、个别人的印象里,而是蔓延在各个贴吧里,包括WP7吧,Kindle吧。都是毫无营养的回复灌水,也没了当初的交流氛围。“当初还挺认真的,发帖回帖都很用心,现在就单纯当做查资料的工具。信息也很不好找,但是没有别的地方比这里更新的更及时了。”“我认识几个技术大神,折腾破解的,以前都是有了新版本第一时间在贴吧分享。大家使用后再反馈,现在大神不愿去贴吧更新了,说没啥意思。现在即使有人再分享,也不像从前会详细提出自己的想法,而是很敷衍地感谢楼主,也没什么交流。没什么耐心了。”“动不动就是广告,强插太明显了。老给我推荐什么贴吧,我自己想逛什么我自己知道。”“贴吧的信息检索方式还停留在PC时代,信息越多越不好找。这几年偶尔登上去看看,但是发现贴子越来越少,精品的还是三年前的。”渐渐离开贴吧,却不是因为自身知识的充足,更多是因为贴吧里有用的东西在变少,而吧内搜索功能差,则加剧了这一感觉。“贴吧里现在大多数都是乱说、吐槽,就像你在看一个明星的微博评论一样。有意义的东西少,高质量的更少。而对我而言,贴吧仅有的一些意义的东西基本被知乎取代了。如果说现在我还逛贴吧,那原因真的只有纯粹的无聊了。”每个人都会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这也是很多人怀念过去的贴吧的原因。
很久没有打开贴吧了,刚才在pc端和移动端都试用了一下,体验比上一次变得更差了。感觉百度的高层已经完全放弃了这个产品,只把他当做一个广告的入口,每一页都有数不清的广告,极度影响使用体验,而很多贴吧已经没有什么人气,几乎没人维护了,之前还有一个大范围撤换吧主的事件,更让很多主动维护社群的用户对于贴吧失去了信心。贴吧曾经是百度最成功的产品之
一,在微博出现之前,他是中国最大的社群,很多文化符号都与贴吧用户的参与有关,如“李毅大帝”、“爆吧”、“超级女声”等等,但是随着微博的出现以及百度在贴吧战略上的不重视,现在贴吧已经成为社交网络上传言的“百度四大坑”之
一,最近也听说贴吧的总监又出现了离职的情况,贴吧这个产品的前景显得进一步不明朗起来。对于百度来说,目前仍然处于一个内忧外患的阶段,而贴吧作为一个流量的聚合体和一个兴趣爱好社区,仍然可以制造出一个影响力比较强大的社区。贴吧可以承担对于首页的引流任务,同时可以看到,自从疾病的贴吧被取缔之后,贴吧的变现能力骤然下降。而这可能也是百度战略上放弃贴吧的原因,毕竟减少管理反而不用出错。但是实际上如果避开雷区高效运营的话,仍然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现在贴吧上仍有不少20岁以下的用户,而他们使用移动端的时长,消费水平也都超过他们的前辈,正如B站在上市时候宣称的,Z时代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百度不妨在这批用户上深挖一下。
不得不说,贴吧现在真的是大不如从前,这几天因为要看一个关于学习的吧,用了一下,体验比几年前的贴吧差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广告,非常影响使用,并且推荐的都是一些垃圾的,很消极,负能量的内容,极度地影响使用体验。现在大多数的贴吧也已经没有什么人气,几乎没人去维护了,它的热度都停留在几年前,还有很多的吧主要转让吧主位置,更让很多主动维护社群的用户对于贴吧失去了信心。这几天去逛了逛百度贴吧关于健身的帖子,基本上都是.年的帖子,下面的回复倒是有几个最新的,但是当初的帖子楼主早已不见踪影,迟迟等不到回复,等于作废。可见,有多少人已经放弃了百度贴吧这个社交平台。我觉得在微博出来之前,贴吧算是最火爆的一个各项的交流平台,但是随着微博的出现以及百度在贴吧战略上的不重视,现在的它日益衰落,还听说贴吧的总监都离职了,失去了领头羊,它的前景我们不好说,但是毕竟不如以前辉煌了。不过,现在贴吧上仍有不少的用户,去关注贴吧,比如一个学校的贴吧啊,一个考研的贴吧啊,工作相关的贴吧啊,还有娱乐追星的贴吧,还是算比较火热的,但是下面的楼杂乱无章,中间还插着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广告文,特别不方便浏览,而且很反感广告。我想,如果百度贴吧能够重新振作,进行一系列的改善和管理,还会有挽救的余地,毕竟它的特色也不是一般平台能模仿来的,大多数人有时候还是会去逛贴吧。
实际上,百度贴吧是死在了百度内部的两大派系的相继上位上面。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从源头说起。百度、阿里、腾讯。作为曾经BAT的老大,百度巅峰期的市值是阿里腾讯之和还多。而百度贴吧,也是百度很宝贵的面向网民的ID系统。ID系统是什么?比如QQ号,淘宝账号,这都是ID系统,衡量一个互联网公司是否成功,就要看你的ID数量,以及ID的活跃程度,可以说得ID者得天下。因为当你有了ID之后,你可以做很多事情。比如当你拓展生态链的时候,ID就是一个通行证。典型的例子,淘宝收购了虾米音乐,他做用户拓展是零成本的,因为只需要直接支持淘宝账号登陆即可。微信刚出来的时候,很大一批用户也是之前QQ用户的迁移。也就是说,无论是业务拓展(比如虾米音乐包括新浪通行证,网易邮箱等等),还是战略转移(微信),ID都是一个宝贵的资产,相当于你的种子用户。实际上,百度并不缺种子用户,早期也提供了两大阵地——百度贴吧和百度空间。这两款产品开始都做的非常好,因为百度的流量是巨大的,用户黏性没有问题,贴吧和空间是非常好的配套产品,类似于社交网络 朋友圈。那为什么衰落了呢?原因在于,创始人李彦宏并不不是产品出身,技术出身的他一门心思发展技术,而其他方面的事情,又放权给部下,那么在百度什么人说了算呢?自然似乎能够给百度带来利润的部门,也就是那些负责竞价排名和推广的部门。百度和腾讯不一样,腾讯早期的收入,一个是游戏,还有一个就是QQ产品本身,包括各种道具,QQ空间的装潢模板之类的。但是百度从来没靠产品赚过钱,他一直走的是更加暴利的推广路线,一旦这种惯性被延续下来,长此以往,产品部门就沦落到比较弱势的地位。这也就是为什么百度空间做得好好的,后来忽然关闭了,而贴吧居然为了利益,卖给了黑心的商家。魏泽西事件之后,百度成了血度,名声变得很差。李工程师痛定思痛,决定转型,他请来了硅谷历史上做到最高位置的华人高管陆奇前来辅佐,押了人工智能这个趋势。由于陆奇以前在谷歌等高科技公司担任技术研发部门的高管,同样对贴吧之类的基础产品毫无兴趣,这个人也很强势,自然要把百度的资源多多分配给他偏重的人工智能部门,所以百度贴吧的一把手胡玥在这个环境之下宣布了离职。所以说,百度贴吧是死在了莆田推广系和人工智能系的相继上位上面。不仅如此,贴吧十几年来都没有创新,反而管理越发混乱,再加上这些年微博,知乎,豆瓣,乃至抖音,斗鱼等等平台的崛起,甚至王者荣耀这样的时间杀手的出现,刷贴吧这种事情,渐渐变成一种小众的爱好,逐渐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百度贴吧的结局,其实和公司的属性很有关系,李彦宏本来就不是一个做产品的人,同时没有马云的格局。相信如果贴吧是腾讯家的,马化腾肯定会好好的呵护这样一个元老产品,而不会任由它堕落成这个样子。坚持优质原创,分享我的经历和见解。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就请点赞和关注,并在评论区发表高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