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的发生与云的关系,被误解的深,尤其是现在网络很发达,大家随时又可以拍照,基于目前的认知和了解,云和地震的发生之间没有关联,也就是不存在因果关系。“地震云”一词主要在民间流传,后来被日本人键田忠三郎在19世纪50年代“发扬光大”,实际上但他没有任何地质地震或者气象方面的专业背景。现在,用“地震云”预测地震的发生既不靠谱,也不科学,国内外科学界、地震局和气象局等机构曾多次对此进行辟谣,强调没有有效证据表明云可以用来预测地震的发生。即便如此,“地震云”在民间仍有很大的误解,很多人宁可信其有,其实都是因为人类目前地震活动的认知水平又很低,而地震灾害的破坏性又非常巨大造成的,就像古代,封建迷信很流行是一个道理,是因为以前科学水平不发达,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低下。目前,地震学家们对地震活动的研究和探索仍在积极推进,还一时难以掌握其活动和孕育规律,但用云来预测地震的发生,既不科学也不靠谱。
不可以预测地震。所谓地震云,是个伪概念,仅仅是民科的说法,大概来源于日本。属于典型的打哪儿指哪儿,百中百发,没有任何意义。比如说这种鱼鳞状的云,经常被附会为地震云,其实就是常见的高积云罢了。当地震发生后,有人就会回忆起地震前的种种,然后牵强附会地把云彩和地震联系在一起,而这种云平时出现,并不会引起太多注意。女人的心,天上的云,都是很容易发生变化的,形成什么性状也是说不准儿的事情。尽管如此,气象学家们还是总结出来云彩的规律,大体上也能给分个类。但无论哪一类,都没有证据和地震相关。不仅仅是云彩,所有传说中的地震征兆都是不靠谱的,地震的短临预报至今也是一个尚未攻克的难题,很有可能永远也攻克不了。凡是宣称自己能预报地震的,不是骗子,就是傻子,没有其它可能。地震的短临预报不行,这已经是地震学界的主流共识中长期预测才有意义。
看图说话:专家把地震云批的一无是处、灰飞烟灭,即便地震和云二位之间真可能存在着一些想要告人的秘密。所以想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得了解一下这个问题本身-----什么是“地震云”,可以看一下百科上面的答案:地震云(EarthquakeCloud)是非气象学中云体分类的一种预示地震的云体,在国际上的研究还较为表面,至今没有一个共同观点,现在日本和中国民间还有较多爱好它的研究者对它进行探索。也正是因为研究的不深入,现今地震学家和气象学家对所有涉及地震云的问题一律进行了片面性否认或牵强的使用气象学理论解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不断的地震云相关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后,地震云将为地震预报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互联网上对地震云的形成有两种比较靠谱的答案:第一个是热量学说:地震即将发生时,因地热聚集于地震带,或因地震带岩石受强烈应力作用发生激烈摩擦而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从地表面逸出,使空气增温产生上升气流,这气流于高空形成"地震云",云的尾端指向地震发生处。第二个是电磁学说:地震前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出现“压磁效应”,从而引起地磁场局部变化;地应力使岩石被压缩或拉伸,引起电阻率变化,使电磁场有相应的局部变化。由于电磁波影响到高空电离层而出现了电离层电浆浓度锐减的情况,从而使水汽和尘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成了地震云。联盟曾经在头条问答中呼吁过相关专家们对地震前出现的特殊云相做一些分析研究,可不可以在大量偶然性的数据中寻找出必然性的规律,以作为预防和提醒,即便有误判的可能性,也比万一地震出现时的伤亡好得多。联盟相信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之间都有着必然的联系,既然有“地震云”这个概念,一定有它“无风不起浪”的存在意义。所以联盟对此问题给出的答案是:“地震云”到底能不能预测地震,那首先得把真正的“地震云”找到,等找到它的时候就可以预测地震了。现代科技可以用数学圆周率作出《π之颂》的曲子,可以解构颜色转化为声音,可以转化声音为图像,可以在大脑视觉神经区域安装义眼让盲人重见光明,却为何不愿意去仔细聆听一下地球的声音?联盟还相信一句话:“宇宙世界的一切,无不是波,无不是频率,无不是信息,这世上一切事物之间,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专家们,当那一片云彩出现而大地还没有震动之前,拿出来诚意去倾听研究一下吧!一定能从中找到遇难前的众生们渴望听到的声音。如果专家和“地震云”都不能告诉你何时跑出危险区的答案,那么刘震云这句话看上去可能会有些哲理:“孩子,头一回我不以主的名义,以你大爷的名义给你说,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自己的多多观照胜过任何人的说教。”——银河联盟地球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