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互联网互联网运营培训课程


早于年代初期,香港已经开始提供互联网服务,为亚洲最早提供的地区之
一。从年开始,香港互联网服务开始普及化,使香港互联网使用者的使用者数量不断急速发展。年,香港互联网使用者数量达330万人,互联网渗透率为51.0%,仅次于韩国、瑞典和美国。而香港互联网使用者在家上网的时间更是全世界最长,每月平均达22小时。而现时宽带网络已覆盖香港所有商业楼宇和95%以上的住宅,并且于社区中心、图书馆甚至多个公众地方均提供免费上网服务。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成为香港生活中一个重要部份。

在香港互联网使用者中,主要以年青人为主。介乎15至24岁的香港居民。而性别方面,两性在互联网使用率方面并无显著的差距。在香港年青人主导下,香港的互联网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

大部份香港互联网使用者都会使用即时通讯软件,早年以ICQ为主,近年MSNMessenger在香港普及。

出现类似台湾的火星文。在ICQ年代,这个被俗称为“ICQ英文”(ICQEnglish)的系统,有着以下的特色:

由于中文字具有一音多字的特性,一些网民故意使用同音字或近音字,以图增强文字趣味性或装可爱。这些同音字,未必有助输入中文速度:

在未有互联网之前的Dial-upBBS年代,网上下载已是香港的主流网络文化。而当互联网普及以后,它亦是香港互联网用户的主要用途之
一。在初期,宽带网络曾是本地盗版集团用作下载海外盗版光碟档案的途径,此外会烧录成盗版光碟出售图利。及后的香港互联网服务普及化,网上下载已转变至用户直接参与,使盗版集团无利可图,更直接打击操控盗版集团的香港各黑社会收入来源。

互联网在香港文化中是重要的一环,且具有不少影响力。网民亦会经常观看YouTube,其中巴士阿叔和祼照风波等引起巨大回响。

目前香港的网上下载情况仍相当普遍,主要是使用P2P档案分享技术分享多媒体及软件档案等等。近期使用BitTorrent为主,过去Foxy亦有不少香港互联网使用者使用。前者主要用作分享大型的影音档案(电影、电视剧及电脑软件),后者则主要分享音乐档案(MP3格式)。

讨论网站是不少香港互联网使用者经常浏览的网站。其中较为著名的讨论网站,包括高登讨论区、Uwants、香港讨论区、AKZone及迷你论坛。这些讨论网站人流不少,因而产生了一些独特文化,创造出一些新的俚语。由于以青少年为主的香港互联网使用者一般较喜爱自由讨论,因此一些讨论网站的人流和知名度不及前一类规定、分类宽松的讨论网站。

除此之外,香港也有一些专题的讨论区。由于这些讨论区话题比较专门,因此讨论风气会比较好,而使用者除了青少年之外,也有很多上班一族和该主题的Fans。

年网志开始由欧美兴起,香港用户亦有紧贴,但只局限于知晓建设网志系统的老手,未为大众广泛认识。目前,很多香港互联网使用者都热衷撰写网志。然而,网志的主要使用方式及方向亦有异于其他地区,香港使用者主要将网志服务当作日记使用,亦不会把内容公开。未经查证的资料指,香港最多人使用的网志服务是Xanga、YahooBLOG或Facebook,其他如Blogger、MSNSpaces、无名小站等在其他地区流行的网志服务则较少香港人使用。

年11月,IFPI表示,由于现时唱片销售的形式正在改变,如网上卖歌,故正计划推行电子金唱片。[1]

年4月,MOOV网上音乐(或.hk)成立,用户只需缴付一个固定的月费,就可以随意收听网站上所有的音乐。此项服务让用户何时何地,只要连上互联网就可以听音乐,并为首个非下载的网上音乐收费平台。

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