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国外很流行的共享洗衣机,国内却几乎没人用?


那不叫什么“共享洗衣机”,那叫自助洗衣房。这玩意儿美国几十年前就有了,基本上居民区都有起码一个,投币洗衣,无人值守,24小时营业,连洗带烘干大概一个小时左右。美国的我没拍,就发张在法国拍的吧,都差不多。原因嘛很简单,你到美国住段时间就知道了,你在房里洗衣服,水可能会漏到楼下去。而欧洲比如巴黎的老房子不仅会漏水,房子还小,家里摆个老大一坨的洗衣机,要么卫生间转不开身了,要么过道堵了,你不可能摆在餐厅里,用脸盆接出水吧?比如我这房子,屋顶是这样的,这一根根横梁不是装饰,是真的屋顶,上面还有好几层楼住着人。所以,知道为啥会漏水了吧?其他空间也太小,比如我这大门后就这过道,你觉得摆得下?即便摆下了,咋排水?用盆接水吧,可洗衣机轰隆隆运转时,楼下会投诉你的。两三米长的过道,另一头就是盥洗间,一个马桶一个淋浴房一个洗手池就满了,洗衣机放哪儿?挨着盥洗间的是厨房,就这么大,满满登登的,你觉得还能放得下洗衣机?另外就是一间卧室加一个客厅了。卧室只摆得下一张双人床,一个小角柜,一个衣柜,摆不下洗衣机。因此,再看看你家里摆得下洗衣机的盥洗间,你就偷着乐去吧!国外的自助洗衣房是刚需,而国内则不是,除非是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方,才有可能搞得起来。另外,别扯什么素质了,在美国的时候去洗衣房,亲眼见过不少次前面的墨西哥人、黑人以及白人把自家的地毯、猫狗垫子、鞋子扔进去洗,洗完走了,留下一地狗毛。所以,去自助洗衣房洗衣服的操作步骤,第一步永远是清洗、消毒。

还好。我家足够摆个洗衣机。鬼知道那些人会在公用洗衣机里洗什么东西?

这是一个历史习惯。背后是因为人口流动频繁。国外很多人因为工作机会问题要经常搬迁。所以没必要买大件。洗衣机是大件家电价格比较贵。也比较容易损坏。美国的出租房是空房。没家具,没家电。共享洗衣机店的老板过去常常是开洗衣店的老板,就是帮别人手工洗衣服的。后来发展到自助投币洗衣机让顾客自己投币自己洗。减少了人工费,降低了费用。中国人好像很鄙视这种洗衣机的共享,主要是怕不卫生。怕疾病的传染。老美在这方面没那么计较。那些洗衣烘干一体机烘干的时候就自我消毒了。烘干的温度可以调节,要杀菌可以调高点。洗衣房的管理人员也会定期清洁洗衣机。美国人都是滚筒大型机,直到日本发明了波轮小型机。价格也便宜了,适宜家庭购买使用。美国欧洲有钱人还是会自己买洗衣机。中国太大了,经济发展差距巨大,东部沿海地区实际上已经进入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西部农村的大量人口生活贫困。所以就所谓中国人常常是东部地区或西部发达地区的人,他们的很多生活要求实际上是比较高的。有包括洗衣机在内的一些东西都是喜欢自己购买的。包括汽车,也是喜欢自己买,不喜欢租。所以大家今后别把欧美当做生活富裕的典范。别自卑地认为中国的一切都应该学习西方。中国有些方面已经超过欧美了。至少中国在吃的方面比大多数国家都讲究。

绞尽脑汁想搞各种共享的商人们,怎么会想不到共享洗衣机(以下按习惯,称公共洗衣房)?但为什么最终没有大规模下手?(也搞了一些,比如上海),这就需要了解一下国外洗衣房的使用习惯和价格,就知道国内为什么没人用,或者流行不起来。国外共享洗衣机(公共洗衣房)的成因,价格与使用流程国外的公共洗衣房一般是公寓或者街边社区附带,写着大大的“laundry”或“Laundromat”(自助洗衣店),或者街上的品牌连锁店,全周无休24小时洗衣烘干(24/7D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