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来,几乎每年都会有“虚拟人元年”这一说法出现。元宇宙概念的热炒、明星网红的塌房,加上疫情的催化,虚拟人这股风潮不仅没有过去,反而愈刮愈大。
根据《年虚拟数字人深度产业报告》的预测,到年,我国虚拟数字人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亿元。虚拟人早已从二次元人群的专属领地里走出来,成为了被文娱、科技、消费等各个市场热捧的概念。
不过当我们翻看关于虚拟人的最新资讯时,会发现一个个被捧上热搜的虚拟人,往往都是以虚拟偶像或是虚拟网红的身份出现。无论是品牌的虚拟代言还是MCN机构的虚拟爱豆,大体只是给传统的偶像和网红披上了一个“虚拟”的概念。仔细观察的话,有些品牌重金打造出的虚拟代言人,似乎也只是活在社交平台的图片中,无法在任何其它领域让消费者有所感知。因此对于虚拟人的真实商业价值,质疑声不在少数。
作为元宇宙时代的流量密码,虚拟人能够带来的热度是毋庸置疑的,争议主要在于很多虚拟偶像、虚拟网红并不能够真正承担现实生活中偶像网红的工作,一度在网络大热的柳夜熙,也基本只能通过在社交平台发布短视频来维系自己的粉丝,而实际上能够做到柳夜熙这种程度的虚拟偶像,已经是凤毛麟角。
究其原因,根本症结还是出在技术上,如果一个虚拟人空有形象、概念,最终还是会在技术革新的大浪淘沙中被刷洗掉,要想让虚拟人真正落地,需要的是一个有强大底层技术支撑、有着广泛用户和成熟交互系统的平台,也就是一个真正的虚拟空间平台。
一个完整的虚拟人创造,可能涉及的有3D建模技术、渲染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人工智能、语音识别等等错综复杂的技术链路,而为了让一个虚拟人更加“聪明能干”,还需要各个技术之间能够灵活的交互串行,这也就是为何脱离了技术平台,某些虚拟人只能活在图片中的原因。
从普通用户和消费者的角度看,虚拟人可以划分为两种身份形态:虚拟IP和虚拟化身。两种形态在虚拟空间平台中承担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并能够进行交流互动。
虚拟IP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虚拟数字人身份,他们承担着现实世界中明星、网红、KOL的工作职责,他们中既有从已有的经典IP形象中转化而来的虚拟数字人,也有从零开始打造的“新人”,他们的目标大体都是吸引粉丝、维系粉丝、进行商演和代言等等。
当虚拟IP进入虚拟空间平台,就可以同步将线下的粉丝互动活动统统搬到线上以虚拟方式进行,或者直接进入虚拟空间平台上举办的虚拟活动,进行自身的宣传推广,粉丝们同样也可以在线上的虚拟空间平台里,与自己喜欢的虚拟IP互动,甚至比线下的方式有着更多的自由度。例如在今年3月份刚刚举办的《庆余年》手游首次虚拟直播中,虚拟IP范闲就进入了随幻的虚拟空间平台,在线上的虚拟直播空间里,参与了直播的主持,并且与线上粉丝进行了互动。
同样,在已经打通了所有技术环节的虚拟空间平台中,虚拟IP也能够进行直播带货、扮演发布会嘉宾、进行虚拟演唱会、虚拟粉丝见面会等等。例如在随幻技术助力的LINEFRIENDS天猫直播中,旗下虚拟IP与真人主播的现场互动,令粉丝惊艳不已,取得了极佳的宣传效果。这也证实了,能够达成沉浸式实时互动的虚拟IP,才能真正发挥虚拟世界中的“明星效应”。
“化身”一词源自梵文Avatar,游戏玩家对虚拟化身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如今虚拟化身技术已经从游戏渗透到了更多的领域,成为了进入虚拟世界的重要一环。
如果说虚拟IP是虚拟世界中的明星偶像,那么虚拟化身则是虚拟世界中千千万万的普通人,但正是这些普通人的存在,才能够让虚拟空间平台更加真实并有意义。通过虚拟化身进入虚拟空间平台后,人们就可以在其中进行工作、社交、娱乐、学习,甚至消费。
以随幻虚拟空间平台为例,虚拟化身功能能够应用在多种多样的场合中。工作领域,用户可以在随幻虚拟空间中,通过虚拟化身参与会议、论坛,与同事实时交流沟通;娱乐领域,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化身云蹦迪、观看虚拟演出;学习领域,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化身进入虚拟空间中的教室进行学习或是教授课程;消费领域,用户可以通过虚拟化身进入品牌的虚拟直播间、虚拟卖场,种草和下单都更加直接……
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人的落地不再是纸上谈兵,并且将迎来更多的商业化、市场化的应用。随幻虚拟空间平台作为虚拟人的一大落地环境,也将进一步打磨技术,让无论是虚拟IP还是虚拟化身的用户,都能够在随幻虚拟空间平台中,获得最优质的沉浸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