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云代理商怎么赚钱腾讯云最高级别代理商


两年前上家公司上云的时候也是调研过了AWS,阿里云和腾讯云,后来还测试过UCloud。最终选择了腾讯云,从结论看既然有人选腾讯云自然也就有办法挣钱了。下面是这么选择的原因

AWS:彼时还刚进入中国,邀请注册制,我发了一个测试申请,等到后来好久之后我们都开始在腾讯云上开始跑迁移演练了,才有个销售打电话过来,不过已经太晚了,所以测都没测。

腾讯云:专门派了腾讯云北京这边的技术老大来现场解答问题,并且给出了很优厚的扶持条件。当时当时腾讯云在通用平台产品上比阿里少了很多,比如queue就没有其他的缺少的组件记不太清了,所以并不太想要用腾讯云。但是腾讯云的产品线基本上都是从腾讯自身实际的业务中抽象出来的,所以在业务层面上做的更好一些。比方说那时大家基本上还只是利用对象存储然后采购第三方的服务来满足其他业务需求,而腾讯云直接有专门的图片存储,支持色情和政治敏感等等图片的拦截还支持人脸识别以及提供灵活的缩放规则还有图片格式转换等等。另外他们还有专门的视频存储同样支持前面说的违规审查以及封面图抓取等等。那会儿他们的MySQLRDS实例虽然没有阿里云那么高级的用云SSD,但是他们重金堆硬件,主备机直接用pci-e的ssd卡做raid,然后在那时单实例就可以提供及其高的IOPS能力。

后来在阿里云和腾讯云的选择上,我们感觉腾讯云的业务端服务更贴近我们的需求,而且价格也优惠。在理念上阿里更倾向于把系统做的非常通用让客户尽量自助解决所有问题。对比起来腾讯云大概是因为产品化做的还不好或者也可能是理念上不同,立刻开了24小时的技术支持群为我们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对比测试的过程中有人做技术支持的感觉让我们对腾讯云更有把握一些,所以最终我们综合考虑选择了腾讯云的服务。

在我们已经定下来选择腾讯云之后Ucloud也听说了过来交流过几次,不过因为不想再花时间做对比测试了就维持原方案在腾讯云上部署。去年我们开始在日本做本地化接入时尝试了一下Ucloud,感觉Ucloud在产品化角度上比腾讯做的还是要好一些更像阿里云的风格,而且也有24小时的在线支持服务,本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无奈从香港数据中心到日本的链路太长,在日本访问会导致latency过高无法接受,最终选择了AWS的东京机房。

刚在腾讯云买了个服务器自己玩。价格比阿里云便宜,界面也清楚,没什么花里胡哨的东西。东西做得好自然有人买。

其实腾讯云和阿里云的路线还是很有却别的,可以说阿里云主要提供底层的最基础的服务,就是云计算,云储存,云数据,云加速,云防御等等,而腾讯走的是行业解决方案,基础服务几乎只是为解决方案提供服务。

你可以看到这两年整合的,企业微信,会议,文档,等企业基础办公,再到教育解决方案,医疗解决方案。从企业内部协作到外部的营销转化,这条线才是腾讯选择的。这样看来是不是觉得基础服务可挣可不挣,在加上腾讯确实发展云相对较晚点,通过优惠吸引一波用户也无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