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IDC? 目前对IDC(互联网数据中心)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但它比传统的数据中心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它是伴随着互联网不断发展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对为ICP、企业、媒体和各类网站提供大规模、高质量、安全可靠的专业化服务器托管、空间租用、网络批发带宽以及ASP、EC等业务。数据中心在大型主机时代就已出现,那时是为了通过托管、外包或集中方式向企业提供大型主机的管理维护,以达到专业化管理和降低运行成本的目的。 IDC是对入驻(Hosting)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 IDC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显著特征:在网络中的位置和总的网络带宽容量,它构成了网络基础资源的一部分,就像骨干网、接入网一样,它提供了一种高端的数据传输(Data Delivery)的服务,提供高速接入的服务。
cis(司肖)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简称CI。意思是“企业的统一化系统”,“企业的自我同一化系统”,“企业识别系统”。司肖理论把企业形象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设和发展,是企业的识别系统。一个好的“司肖”将成为协助企业长期开拓市场的利器。
司肖(Cis)是一种现代企业经营战略,它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个从ci到司肖的演进过程。ci(corporate identity)意即企业识别,其最初只是一种统一企业视觉识别,提高企业产品知名度,进而达到扩大销售目地的手段。ci的出现,是工业时代企业的大量涌现,以及相应的激烈市场竞争的结果。早在20世纪初,意大利企业家密罗·奥利威蒂在伊布里亚开设工厂生产打字机,为了提高自己产品的竞争力,他一方面重视企业标识的设计,并使其商标不断完善,另一方面他还开设了托儿所,以此举提升企业形象。1914年,德国著名建筑学家比德贝汉斯受聘为德国aeg电器公司的设计顾问,并为其进行了统一的商标,包装,便条纸和信封设计,这为统一企业视觉起到了积极作用。 以上这些商标,标识统一设计虽还不能视为严格意义上的ci设计,但却可以看作ci视觉识别的雏形。 ci正式发轫于20世纪40-50年代的美国。在此期间,美国先后有三家企业采用ci设计,他们分别是cbs公司,ibm公司和西屋电器公司,其中以ibm公司的标志设计最为著名。因此,有人将当时ibm 公司导入ci计划视为ci创立的标志。 司肖的导入使很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如克莱斯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初,一下子把市场占有率提高了18%;1970年可口可乐公司导入了司肖,改造了世界各地的可口可乐标志,结果在世界各地掀起了司肖的热潮. 日本紧随美国潮流,60-70年代引入并发展了司肖,它发展和强化了"理念识别",不仅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司肖实践,而且对司肖的理论作出了贡献. 20世纪80年代前后,司肖传入东南亚,我国港台地区在70年代末导入司肖 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企业也渐渐重视并导入司肖,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ci策划,设计等专业公司,为企业导入司肖,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作出了贡献.
来源:百度百科
大数据是云计算的杀手锏应用
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关系,引起一些人的困惑。为了便于探讨二者的关系,这里从“计算”和“数据”的历史关系说起。因为云计算首先是一种“计算”,大数据首先是一种“数据”,而计算机就是用来“计算”“数据”的。
计算机是软件和硬件分离的,是一种软件定义的电子产品(可编程)。计算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有效管理CPU、内存和I/O等硬件资源,以及如何让应用程序合理使用这些资源。这两大任务最早内嵌在各种应用程序中,由应用程序自身完成,缺点是费力、复杂和易错,难以升级和移植,而且重复工作。
上世纪60年代这些共性功能开始从应用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包,这就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和应用程序之间的“中间件”,让应用软件和硬件得以分离并独立发展,发展成了最核心的计算机系统软件,也成就了微软公司的伟大。
以UNIX为始祖的常见现代操作系统有Android、BSD、iOS、Linux、 MacOSX、QNX等,以及原创的微软Windows、 Windows Phone和IBM的z/OS.操作系统的工作范围,也从最初的计算机蔓延到手机、游戏控制器、电视机顶盒、智能汽车和智能眼镜等,还有与云计算密切相关的Web服务器。
上世纪70年代,计算机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化数据爆发式增长,“海量”数据管理成了新挑战。把通用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用于数据管理时,无论是扩展性、效率和便利性,都不适应“海量”数据的管理需要,应用软件被迫内嵌自己设计的数据管理系统。同样的,“海量”数据管理由每个应用程序自身完成,缺点也是费力、复杂和易错,难以升级和移植,并且重复工作。
于是一种专门面向“海量”数据管理的通用软件问世了,那就是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一种应用系统软件。DBMS包括了数据库定义、创建、查询、更新和管理等功能,这些都是数据管理所必需的,是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系统所没有的。
著名的DBMS有 MySQL、 PostgreSQL、SQLite、Microsoft SQL Server、Microsoft ess、Oracle、Sybase、dBASE、FoxPro和IBM DB2等,都是关系型DBMS.当然还有非关系型No SQL模式的,只是没那么流行。
DBMS与字处理软件等一起,成为单机时代最重要的应用软件,也成就了一家伟大的应用软件公司Oracle.大约不足20年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技术和市场未来,看起来都那么可预知。一个是微软的天下,一个是Oracle的天下。
但互联网来了,尤其是Web开始流行。
Web服务器所使用的操作系统,最初面向单机设计,扩展用于局域网范围内管理多台服务器还勉强可用。但当互联网巨头崛起,需要Web服务器的操作系统管理数百万台Web服务器的时候,传统操作系统勉为其难,需要“技术革命”了。“革命”的结果就是云计算。
云计算大伞下有很多概念,核心技术之一是虚拟化。虚拟化有“1虚N”和“N虚1”两种模式,前者主要是为了省钱,以Amazon AWS为代表;后者主要是为了大数据处理,以Google GAE为代表。
云计算的“N虚1”模式,可将多台物理计算机虚拟化为一台超级计算机,向应用程序提供资源池的调度管理服务,与传统操作系统的功能几乎完全相同,因此常被称为“云计算操作系统”。只是云计算操作系统的工作范围,扩大到数据中心甚至整个互联网范围内,把每台计算机也当做资源看待和管理。
有了云计算操作系统,云应用软件和硬件(计算机资源)得以分离,各自可以独立发展。历史再次重演,云计算以及SNS、微博、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等的快速发展,具有3V特点的数据爆发,大数据管理的挑战也最先到来。同样,面向计算设计的通用云计算操作系统,在大数据管理方面的扩展性、效率和便利性,都面临新挑战。
历史上计算机面对“海量”数据的挑战,将数据应用和数据管理分离,催生了通用的DBMS.现在云计算面对大数据的挑战,也必将使大数据应用和大数据管理分离,催生“大数据库管理系统”,并且逐步走向通用化和平台化。
ATM(异步传输模式)是通信资源稀缺时代的产物,TCP/IP是通信资源富饶时代的产物。类似的,传统DBMS是IT资源稀缺时代的产物,大数据管理系统是IT资源富饶时代的产物。
计算是工具,可以工业化提供;数据是资源,是个性化的资产。如果说Office、游戏等是PC的杀手锏应用,浏览器、搜索、SNS等是互联网的杀手锏应用,那么大数据等就是云计算的杀手锏应用。
IDC技术服务的现状&趋势 2003-01-14 14:03:16.53
一、需求激发业务 随着IDC这一名词越来越多地见诸于各媒体和评论,IDC(数据中心)的技术、服务及发展也正被更多的人关注。 IDC的产生和的发展及应用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网络的普及、网上信息传递的便利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使网上的应用变得更关键,尤其是网络内容提供商、网络服务提供商、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对自己网站系统的性能、成本、可靠性、可扩展性等的需求非常迫切。满足这一系列的需求除了要求能够方便、持续和低成本地获取高品质的网络带宽、硬件设备、技术支持和网管维护外,对机房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一般来说,电力、空调、消防、保安等都要求24小时不间断。 IDC就是为了满足用户的上述需求而出现的。作为一个IDC,首先要建立能够符合客户持续发展需求的高品质机房,同时能够大规模、集中地获取各种电信资源(光纤、带宽、中继线、专线等),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如网管工程师、服务支持工程师、新技术应用与研发人员、安全工程师、系统分析专家等),为用户的网络系统提供24×7的全天候基本服务和技术服务,从而使用户更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获得更多回报。
二、技术构筑IDC 在技术上,作为一个IDC服务的提供商,首先要使机房的标准满足用户的需求;同时,它要能够为不同应用的用户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和增值服务,使用户能够以较低的投入获取更多的资源和服务,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业务,提高竞争力。具体来说,IDC涉及了以下4个方面的技术和服务。
1. 机房建设和运营 符合国际标准的电信级机房是IDC最基础的设施,机房建设和运营中要考虑的技术问题有: ● 电力供应 大规模机房面积供电容量的计算、n+1的冗余供电能力、UPS负载能力、电路自动切换能力、电缆的阻燃考虑、开关切换等。 ● 温湿度控制 上千台高密度放置的服务器在运行中会引起温度上升,而温湿度对于服务器的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都有很大影响,因此采用最合理的送风方式、智能的温湿度控制和告警都是设计中的关键。 ● 机柜和线缆 独立供电、主/备电源、各种机柜配件、各种走线(五类线、单模/多模光缆、有线电缆)。 ● 消防设施 防火和阻燃材料,温感和烟感火灾监测报警系统,气体灭火装置和完善的消防措施。 ● 安全设施 能适合不同安全策略的门禁系统,全方位无死角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红外报警系统,24小时的保安值守和紧急处理措施。
2. 网络建立和维护 各种网络资源和高速带宽资源是IDC服务能力和服务品质保证的基础,在网络的建立和维护中,需要最优化的网络设计、路由设计和网管能力保证。 ● 网络设计 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要求达到各层节点完全冗余,数据传输和交换快速无阻塞,网络的扩展性好,整体网络结构合理。 ● 各种接入 光纤、DDN、帧中继、DSL等。 ● 路由技术 各种路由策略、动态路由协议。 ● 网管技术 网络性能的监控、故障告警、趋势估计及各交换和路由节点的健康状况、紧急状况的用户自动告警系统等。
3. 用户网络系统的服务与管理 用户把部分或全部的服务器托管在IDC,对于这些系统正常运行的监控和告警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能够给用户的技术主管和网络管理工程师更多的网络运行数据会为其在系统维护、故障排除、扩充规划中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这些监控具体包括:供电连续性监控、网络联通监控、流量监控、响应时间监控等。
4. 其他增值服务 对于从事电子商务、提供应用服务的网站来说,高速、不间断是其服务的根本,数据存储的安全性是其服务的保障。许多新的技术应运而生,一些传统的技术也在走向网络。因此,IDC业务内又派生了一些相应的增值服务及技术,如:数据备份、负载均衡、Cache技术、防火墙等。
三、客户需求驱动IDC IDC的发展服务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客户需求的进一步提高和发展,分析目前国外和国内较大规模的IDC,其服务主要集中在:
1. 基本服务 此服务以提供高品质的机房环境,有服务品质保证的带宽和网络资源租用以及现场的技术支持服务为主。大概分为:服务器托管、整机租用、大型客户的独立机房租用、各种专线接入服务。
2. 管理服务 管理
截止到2012年,数据量已经从TB(1024GB=1TB)级别跃升到PB(1024TB=1PB)、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级别。 国际数据公司(IDC)的研究结果表明,2008年全球产生的数据量为0.49ZB,2009年的数据量为0.8ZB,2010年增长为 1.2ZB,2011年的数量更是高达1.82ZB,相当于全球每人产生200GB以上的数据。而到2012年为止,人类生产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数据量是 200PB,全人类历史上说过的所有话的数据量大约是5EB。 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产生的数据规模将达到今天的44 倍。每一天,全世界会上传超过5亿张图片,每分钟就有20小时时长的视频被分享。然而,即使是人们每天创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语音通话、电子邮件和信息在 内的各种通信,以及上传的全部图片、视频与音乐,其信息量也无法匹及每一天所创造出的关于人们自身的数字信息量。这样的趋势会持续下去。
其实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一个机房安全等级还有带宽和传统IDC都是一样的,区别就是云计算数据中心是云计算商自己统一采购同品牌服务器进行部署搭建。传统IDC的话就是服务器租用和托管。区别还有很多,主要是看你能用到那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