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中国文化都以“和为贵”而著称于世,因此,在外交形式上都是以“忍”为先,以和为贵,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从不会发动侵占他国领土,抢夺他国资源,奴役他国民族的战争。然而,自有生物以来,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人类概莫能外。秦汉时,匈奴就曾多次犯我疆土,抢我财物,欺我民族,我大汉被逼无奈,只得与之和亲,息事宁人。唐代同样如此,为了边界安宁,大唐只得把文成公主送往雪域高原与松赞干布和亲。这便是“和”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具价值的体现。中国的“和”文化虽然在历史上起到了稳定边疆,缓解压力的作用,却形成了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的保守思想。于是,在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工业文明”雏形的时候,我们还和几千年前的思维一样停步不前。要命的是,虽然自己没有任何进步和建树,但却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心,上上之国,一切中国之外的国家都是蛮夷。在清代,当西方的火车运到北京时,愚昧的慈禧还以为是奇技淫巧,当八国联军的坚船利炮出现在家门口的大海上时,统治者才知道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当骑着马,举着大刀和长矛的清军被吐着火舌的枪炮打得人仰马翻时,可怜的统治者才知道,真正的上上之国并非自己。于是,恐惧便一阵阵地涌上心头。落后就要挨打,为什么落后,清朝的落后仅仅是军事上的吗?问题的根子恐怕在于文化和国体。
清朝的不正统性,导致了其在多次对外作战中都选择了息事宁人。其实大清只想稳住国内的局势,无心国外,只要有天朝几十省的百姓够它奴役,它就受用不尽。西方列强的侵略,打破了原本它能够掌握的平衡。大清并非怕西方,而是怕时局动荡,汉人借势推翻它。